(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花开的声音》一文,回答17~20题。
花开的声音
陈文和
花开也有声音么?
一个夏季的晚上,我在住家的阳台上,就捕捉到昙花开放的声音。那棵昙花的花苞早在两三天前就显露出了雏形,这个“雏形”的花苞越来越大,在枝头垂首有如纺锤。那一夜,我估摸它会开放的,便在阳台彻夜守护着,耐心地等待,等待。近午夜十一时,那美好的时刻终于在焦灼的期待中来到了。它的花苞慢慢地鼓胀起来,好像原先干瘪的汽球一下子灌进了风,紧接着,我便听到一声“噗”的响动,那是我盼望已久的昙花开放的声音。只见那由许多纤长洁白的花瓣组成的花蕊,快速、灿然地开放了。痴迷间,眼前仿佛跳出了一个长袖善舞的倩女,只一刹那,便羞煞了天际那半轮夏月,那美的光焰,撒向城市街道,使夜的峡谷为之闪闪发亮。
除了昙花,我还真切地听到茶花开放的声音。茶花的开放可不是那种“急性子”,早在夏季时,它的蓓蕾就在枝叶间开始孕育,开头只有一粒米那般大小,和叶芽的形状几乎难以分辨,过了好几天,它的雏形才微微显露出来,又再好几天,它那结实的体态和叶芽松动的体态才泾渭分明。茶花花苞的长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一个长途旅者,走过了夏天,又走过了秋天,到了冬季,那一头尖的椭圆花苞,那花瓣如鳞片重重包裹的花苞,才终于展现在你的面前,但距离开放仍有些日子。我栽在阳台的那一株茶花,叫“五宝茶花”,枝头共有十几个花苞,它们之间好像有个约定,谁先开谁后开。那一天是休息日,我终于看到第一颗准备开放的花苞有些异样了,它在微微地颤动、颤动,仿佛是个睡美人,在阳台上睡了许久、许久,此刻才在深绿色的枝叶间苏醒,惺忪的眼眸,抖动的睫毛,微微地张开,张开。那张开的声音,和昙花的那一声“噗”完全相反,它是那么细微,那么柔和,那么舒缓。昙花开放的声音是短促的,茶花开放的声音是悠长的,不管短促或悠长,都是那么动听,那么迷人。由此我认定:花开的声音是自然界一种最美妙的乐曲,或者说是一种天籁吧!
花儿这样,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何尝不是如此。当它突然出现时,也会有一种异样的信息,一种类似花开的声音,那是一种文明之花开放的声音。美好事物的孕育、萌发、成熟,也有个渐进的过程,或许中间还会出现一波三折,受到某种压抑和禁锢。当它“破茧而出”或“破墙而出”时,会出现多大的冲击波啊,那一瞬间闪亮的冲击,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无限的惊喜。这种声音,你只有保持一份纯净、洁白的心态,于细微处才能听到。对于美好的事物,不要有疏离感,要把它置于自己的关爱之下,用自己的羽翼和体温去为它孵化和催生,这样,你就可以及时地听到另一种“天籁”了。
长时间以来,我都迷恋于谛听各种花开的声音。我始终认为,在人世间,倾述是一种方式,谛听也是一种方式。一个人能听到花开的声音是十分幸福的,因为花开的那一刹那,会最充分地展开事物的内秀和外美,会给你带来一种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满足。
(选自2011年第1期《南方》,有改动).题目“花开的声音”的深层含义是什么?怎样才能听到这种声音?
.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痴迷间,眼前仿佛跳出了一个长袖善舞的倩女,只一刹那,便羞煞了天际那半轮夏月,那美的光焰,撒向城市街道,使夜的峡谷为之闪闪发亮。
.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迷恋于谛听各种花开的声音”?
.观照全文,作者如何由物及理,从自然之花联想到“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请简要分析。
阅读《我把希望挂在橘黄的月上》完成题目
我把希望挂在橘黄的月上
①发现月亮竟然是橘黄色的时侯,我正在南去的路上散步。
②它就挂在我前方偏西的天空中,弯弯的,细细的,温柔和煦的样子,令人心生希望。这个发现让我感动非常;呵,这是个多么温馨的秋夜啊!
③这是我第二次这样细致地看月了,在今年的秋。第一次是在秋初的晚上,月亮饱满地洒了一院清辉,我的心亦如月色一般清澈。今天的月与那天的月之形状色彩都有大不同。它散发着橘黄色的光,在小路的尽头,柔美的小脸对着东方,似乎是盼望,又似乎是毫无心机的站立。这叫上弦月还是下弦月?对这我并不甚懂的。今天是农历九月初六,寒露时节。月却是橘黄的,并没有一丝寒冷的样子。我一下就喜欢上了它向上的积极的安静,它的状态让我在浓浓的秋愁里心生希望。
④多好啊!还能看月亮,看星星,还可以出去散步,还可以听歌,品曲,看书,写字,还可以与朋友谈笑。
⑤许久了,我心漂浮着,看不进书,写不下字,觉得一切都是冷淡,对网络也越来越冷。但今天,看着橘黄的月,我对生活的态度有些回转了,就像连绵秋雨过后乍放的好天气,温度回升,阳光灿烂。无论怎样,我还是保持一个我的。说服自己去逛街,做护肤,买了亮晶晶的发夹,别在发上,跟个小女孩似的把生活的热爱写在脸上;又买了夸张的戒指,蝴蝶的形状,振翅欲飞的样子,在光线的折射下熠熠发光。这生活也可以如此多彩的啊!死气沉沉的脏兮兮的钞票可以挽回这样生动活泼熠熠放光的东西,跟天上橘黄色的月一样,让我又片刻的神往了。
⑥打小我就是喜欢小饰品的。所以现在我少得可怜的爱好里还留有逛小饰品店这项。扎头发的时侯就套在手腕上,也是可爱的很。手链也喜欢环佩叮咚的饰品。我要把对生活的热爱写在脸上,我需要它们来拯救我灰冷的心。
⑦今晚,我把亮晶晶的发夹别于发上,把熠熠发光的蝴蝶套在纤细的无名指上,穿上镶嵌了金色花边的风衣,连脚下的皮鞋都是点缀了小钻的,晶晶亮,到月光下穿行。这时,不过是晚上七八点钟的样子,寒露,刚好有月亮在。它如此温柔地照着我和我身上所有能放光的地方,把我的全身染上了一层橘黄,由于小饰品的存在,橘黄愈加的浓郁。我就带着这橘黄一直走,一直走回家,带到梦里。
⑧夜里醒来,我专门起身看这橘黄色的月是否还在,打开房门,发现月亮早已没了,天上有几颗星星,寥落地闪着光。其中有一颗,它的颜色如月一般橘黄,很孤单,很微弱,但很执著地亮着。拉灭了灯,它依旧会照射着我熟睡的梦吧。那是我挂起的希望,以及它的余温。作者把希望挂在“橘黄的月上”,这里“橘黄”的含义是什么?纵观全文,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怎样理解第⑤段中“无论怎样,我还是要保持一个我的”这句话的含义?
一篇好的文章,总会有一个好的结尾。请从语言、内容、结构三个方面说说本文结尾段的优点。
本文语言精美,请从文中选取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来赏析。
从你所积累的古诗词中,提取出两句写“月”的句子。
阅读《春》选段,完成题目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给本段文字拟一个小标题
本段运用了虚实相生的写法,由联想到。
本段的描写顺序是由到,由到。
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第①句:
第②句:为什么说野花“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课外阅读
用你爱我的方式去爱你
卫宣利
你突然打电话说要来我家,电话里,你轻描淡写地说:“听你二伯说,成都有家医院治腿疼,我想去看看。先到你那里,再坐车去。你不用管,我自己去……”
第二天,我还没起床你就来了。打开门后我看见你蹲在门口,一只手在膝盖上不停地揉着。你眉头紧锁,脸上聚满了密集的汗珠。我埋怨你不应疼成这样才去看医生,你却说没啥大事。
去医院的途中,你走得那么慢,弓着身子,一只手扶着膝盖,一步一步往前移。我紧追过去,在你前面弯下腰,我说:“爸,我背你到外面打车。”你半天都没动,我扭过头催你,才发现你正用衣袖擦眼,你的眼睛潮红湿润,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风迷了眼。”又说:“背啥背?我自己能走。”纠缠了半天,你拗不过我,终于乖乖地趴在我背上,像个听话的孩子。我攒了满身的劲背起你,却没有想象中那样沉.那一瞬,我有些怀疑:这个人,真的是我曾经健壮威武的父亲吗?你双手搂着我的脖子,在我的背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使劲弓起来,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
到小区门口,不过二十几米的距离。你数次要求下来,都被我拒绝。爸爸,难道你忘了,你曾经也这样背着我,走过多少路啊?
那一年我在工地被钢板伤,右腿险些被砸断,腰椎也被挫伤。在漫长而繁杂的治疗过程,你背着我,去五楼做脊椎穿刺,去三楼做电疗,上上下下好几趟。那年,你50岁,日夜的焦虑使你身心憔悴;我18岁,在营养和药物的刺激下迅速肥胖起来。50岁的你背着18岁的我,一趟下来累得气都喘不过来。在你的精心照料下,8个月后,我开始扔下拐杖能自己走了。
这次在医院做检查,你不停地问我:“到底怎么样?不会很严重吧?”我紧紧握着你的手,你厚实粗糙的大手在我的掌心里不停地颤抖。我第一次发现,你其实是那么害怕。是骨质增生,必须手术治疗。医生说,真想象不出,你如何能忍得了那样的疼?
那天护士为你输液,那个实习的护士,一连几针都没有扎进血管。我一把推开她,迅速用热毛巾敷在你的手上。一向脾气温和的我,第一次对护士发了火:“你能不能等手艺学好了再来扎?那是肉,不是木头!”护士尴尬地退了下去,你看着暴怒的我,眼睛里竟然有泪光闪烁。我猛然记起,几年前,你也曾这样粗暴地训斥过为我扎针的护士。
手术很成功。你被推出来时,仍然昏睡着。我仔细端详着你,你的脸沟壑纵横,头发白了大半,几根长寿眉耷拉下来……我想起你年轻时拍的那些英俊潇洒的照片,忽然止不住地辛酸。
几个小时后,你醒了,看见我在,又闭上眼睛。一会儿,又睁眼,虚弱地叫,“尿……尿……”我赶紧拿出小便器,放进你被窝里。你咬着牙,很用力的样子,但半天仍尿不出来。你挣扎着要站起来,牵动起伤口的疼痛,巨大的汗珠从你的额角渗出来。我急了,从背后抱起你的身体,双手扶着你的腿,把你抱了起来。你轻微地挣扎了几下后,终于像个婴儿一样安静地靠在我的怀里,那么轻,那么依恋。
出院后你就住在我家里。每天,我帮你洗澡按摩,照着菜谱做你喜欢吃的菜,绕很远的路去为你买羊肉汤。阳光好的时候,我带你去小公园听二胡,每天早上催你起床锻练,你在前面慢慢走,我在后面紧紧跟随……所有的人都羡慕你有一个孝顺的儿子,而我知道,这些,都是你传承给我的爱的方式。只是我的爱永远比不上你的爱,宽阔辽远一如无际的大海,纯粹透明没有丝毫杂质,而我,只能用杯水,去回报大海。(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11期)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详写儿子爱父亲的三件事。
(1)
(2)
(3)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轻描淡写:
(2)纠缠:围绕句中加点内容,赏析下列精彩语句。
(1)去医院的途中,你走得那么慢,弓着身子,一只手扶着膝盖,一步一步往前移。
(2)只是我的爱永远比不上你的爱,宽阔辽远一如无际的大海,纯粹透明没有丝毫杂质,而我,只能用杯水,去回报大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读了此文后,也许你会有一些肺腑之言要对文中的父子或自己的亲人说,请敞开心扉,说出你的心里话吧。
课内重读。(8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啊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了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清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上面的两个自然段分别为我们描绘了________图和________图。
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
风是最难写的,但是作者调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并展开联想。因此把它写得形象可感,请你分别找出来。
写触觉:
写嗅觉:
写听觉:
阅读《感悟春天》一文,完成题目。
感悟春天
①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的,“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数落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反反复复需要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色也往往只能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只一眨眼,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了,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②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著,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象。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③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的春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物,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选本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唱了“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唐朝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从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来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④品味春色,沐浴春光,感受生活,感悟人生。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闺中少女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有,甘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这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50岁那年,春日的有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向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⑤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是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从第①段来看,作者认为“春光很金贵”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4分)
读第①段,你感到在作者的笔下,江南的春天有什么特点?
第②段最后说,“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用一句话概括第③段的内容。 (2分)
第④段画线句子中的“这”具体指什么?
第④中那位封建时代的女子和那位现代美国哲人难能桑塔耶那面对同样的春天,心态却明显不同。请借助文中“悔”和“冲”两字分析他们各自的心态。
作者从春天里得到了怎样的人生感悟?(用文中的话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