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
A.小农经济极其稳定的特征 | B.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 |
C.小农经济完全依赖自然 | D.小农经济受火灾的危害 |
外来词是两种语言文化融合的结果。下列哪一组外来词语最有可能出现于秦汉时期?
A.可汗、阎罗、菠菜 | B.单于、琵瑟、石榴 |
C.谋克、喇嘛、和卓 | D.国会、坦克、广场 |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这首诗称赞的是
A.卫青、霍去病解除了匈奴边患 |
B.张骞使汉朝与西域建立起友好关系 |
C.昭君出塞改善了汉朝与匈奴的关系 |
D.班超恢复了西域与汉朝的联系 |
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这反映了知识阶层
A.积极倡导“君权神授” | B.希望君主实行“仁政” |
C.喜欢空谈纲常伦理 | D.为“独尊儒术”不择手段 |
《汉书》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上从其计”的结果是
A.导致了王国问题的产生 | B.形成了郡国并行制 |
C.平定了诸侯王叛乱 | D.削弱了诸侯王势力 |
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