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3人组成的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于2004年12月12日从中山站正式启程,行程1200多公里,于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点16分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一A),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南极冰盖最高点的蓝天之下。回答下列各题。五星红旗飘扬的方向为
A.东南 | B.西北 |
C.正东 | D.正北 |
下列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极洲海拨高度仅次于非洲,居世界第二位 |
B.该季节南极地区出现臭氧层空洞 |
C.冰穹—A位于东半球 |
D.考察队员向冰穹一A前进的全过程中北半球白天越来越长 |
下图是“某地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1~2题。图中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
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 |
该地地下洞穴形成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
A.地壳张裂作用 | B.地层沉陷作用 |
C.风力侵蚀作用 | D.流水溶蚀作用 |
读“我国某山地等高线图”,回答1~3题。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b、c的相对高度为500米 | B.b点能看到m点 |
C.mn为空中索道 | D.a地可能形成瀑布 |
此地区植被类型属于:
A.常绿硬叶林 | B.落叶阔叶林 |
C.针、阔混交林 | D.常绿阔叶林 |
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图示区域自然景观相符的是:
A.气候干旱、风沙危害严重 | B.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剧烈 |
C.气候湿润、流水侵蚀显著 | D.植物茂盛、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
读图9,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小题:据图信息推知甲河流域此时( )
A.盛行西北风 | B.盛行西南风 |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D.潜水补给河水 |
甲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时间分别是( )
A.冰雪融水 1、2月 | B.大气降水 7、8月 |
C.地下水 7、8月 | D.大气降水 1、2月 |
图10中能正确反映安第斯山脉的形成的是( )
新疆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区,其中包括许多独特的地貌景观,据图回答下列小题。在图7中 D地旅游,最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
城市聚落多分布在图8哪类地貌类型上( )
A.A | B.B | C.C | D.D |
读图6 “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
A.长江 | B.副热带高气压带 |
C.我国的夏季风 | D.我国的冬季风 |
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的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
A.② | B.③ | C.④ | D.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