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
B.经济发展指数保持在相同水平 |
C.环境污染指数逐年上升 |
D.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 |
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A.1985~1 990年 | B.1990—1995年 | C.1995~2000年 | D.2000~2005年 |
地表单位面积接受的太阳辐射量随坡度不同而不同。下图为某山地坡面七月份太阳辐射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关于该山地坡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阳坡②阴坡③迎风坡④背风坡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该山地可能位于我国的
A.南方地区 | B.北方地区 |
C.西北地区 | D.青藏地区 |
下图中的甲图是某城市行政边界的划分资料,该区有3个行政单元,分别为城西区、城北区和城南区。乙是同地区都市计划分区与地价的网格式资料,丙是网格代码。人口统计资料显示:城西区12 000人、城北区有19 000人、城南区有15 000人;已知甲都市计划分区人口,依其土地利用类别(商业、住宅、工业),按3∶5∶2的比例而定(同一土地利用类别每一方格人口数量相等)。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GIS软件中将人口资料与甲的行政区图层结合后,转换为乙的网格式资料,则丙中网格代码1的人口约为
A.2 500人 | B.3 450人 | C.4 500人 | D.3 000人 |
右图为“某城市不同主要功能区占用土地面积空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丙功能区是
A.住宅区 | B.工业区 |
C.商业区 | D.文化区 |
该城市
A.地域结构接近同心圆模式 |
B.最适宜在6-8km处设置绿化防护带 |
C.4-6km处为工业集聚中心 |
D.商业用地面积由市中心向郊区逐渐递减 |
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课题小组的研究报告显示,1952年,我国农业的劳动力容纳力已基本饱和,大体维持“一个人的活儿,一个人干”。假设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率。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阶段,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阶段,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
B.②阶段,人口暂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
C.③阶段,人口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 |
D.④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
在图示时期,大多数年份我国剩余劳动力增长率较高,这说明我国
A.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提高 | B.人口出生率特别高 |
C.城市经济发展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有限 | D.城市化进程大幅加快 |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地理事物是
A.地震灾害的分布范围 |
B.玉米的分布范围 |
C.酸雨的分布范围 |
D.水能资源集中分布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