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一片农田中,长有很多杂草,还有粘虫、青蛙、蛇等动物活动,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对这一农田进行研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⑴ 该农田中,所有生物的种群的集合称为            ,其物种数目的多少叫             
⑵ 若要用同样方法调查该农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取样时关键是要做到
           ,取样时常用到的方法是                      。
⑶ 若农田被弃耕,小麦会被杂草所替代,以后还会出现灌木等,这种现象称为
         ,其分为两种类型,即          和            
⑷ 在由小麦、粘虫、青蛙、蛇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青蛙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包括(  )

A.通过青蛙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B.流入到蛇体内的能量
C.通过蛇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D.通过青蛙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⑸ 该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后来进一步调查,此农田中还有田鼠的存在。若在

小麦→粘虫→蛙→蛇食物网种,蛇的食物有1/5来自蛙,4/5来自鼠,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耗小麦        kg,农田中的生物可以通过捕食和被捕食传递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金钗石斛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金钗石斛花芽的形成需要一定时间的低温诱导,生产中利用冷库或高山基地进行低温(40C)处理调控花期,但成本高,效果也不稳定。研究表明,植物生长物质在花芽分化期间发挥重要作用。利用细胞分裂素类似物TDZ在常温下处理金钗石斛成株,探究其能否代替低温诱导金钗石斛花芽的形成。
选取生长状态一致枝叶完全展开的植株,平均分为甲乙丙组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处理
日温
夜温
培养30天

20mg/L TDZ喷洒叶片
20∽260C
18∽200C
每周淋水一次


20∽260C
18∽200C
每周淋水一次

等量清水喷洒叶片
20∽260C

每周淋水一次

30天后将所有材料移至温室培养,日温20∽260C,夜温18∽200C,观察其开花情况,根据以上回答下列问题:
(1)选取生长状态一致枝叶完全展开的植株目的是
(2)乙组中处理为 ;丙组中的夜温
(3)请你预期甲乙丙组实验的开花情况,得出相应的结论:
a若 则TDZ能代替低温处理诱导金钗石斛花芽的形成
b若 则TDZ不能代替低温处理诱导金钗石斛花芽的形成

【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某研究小组进行药物试验时,以动物肝细胞为材料,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供培养的细胞有甲、乙两种,甲细胞为肝肿瘤细胞,乙细胞为正常肝细胞。请回答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问题:
(1)将数量相等的甲细胞和乙细胞分别置于培养瓶中培养,培养液及其它培养条件均相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甲细胞数量比乙细胞数量__________。
(2)在动物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
(3)在两种细胞生长过程中,当甲细胞铺满瓶壁时,会出现____________现象,若甲细胞传代培养10-50代左右,发现增殖逐渐缓慢,以至于完全停止,这时部分细胞的________可能会发生变化。药物试验需要大量细胞,两种细胞频繁传代,甲细胞比乙细胞相比,可以传代的次数更多的是_______细胞。若用动物的肝脏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需用___________消化处理。
(4)理论上,甲细胞可与某种B淋巴细胞合成_____________细胞,从而来制备__________,使患者获得特异性免疫。

【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下图是苹果醋的制作简图,据图回答

(1)果汁中的果胶不仅影响______率,还使果汁浑浊,制备时常加入来自________等微生物的果胶酶。为便于工业化使用,常对酶采用_______技术,常用方法有吸附法、包埋法等。
(2)过程①中使用到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若培养液中乙醇浓度超过_____往往使其死亡,发酵装置中往往放置一装有水的弯曲玻璃管,除了防止氧气进入、防止杂菌污染外,还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过程②中使用到的微生物是醋酸杆菌,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型。

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实验
观察对象或实验目的
处理试剂或过程
实验结果

花生子叶切片中的脂肪颗粒
苏丹III
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
吡罗红
甲基绿
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健那绿
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验证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实验组:2mL3%的淀粉溶液+1mL新鲜唾液,37℃保温5min碘液检验
对照组:2mL3%的蔗糖溶液+1mL新鲜唾液,37℃保温5min碘液检验
实验组淀粉变蓝
对照组不变色

(1)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2)实验②在染色之前,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盐酸改变_______的通透性,从而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在实验①操作中,_________(需要/不需要)酒精洗去浮色。
(3)实验④中无关变量有_______和_______等。

图甲中的曲线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5℃时CO2的吸收或释放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光照强度对水藻光合速率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图(灯亮度可调):图丙曲线是将图乙中的试管密闭后,调节灯亮度的过程中,水面上方CO2相对含量的变化。试回答:

(1)图甲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X点时,根尖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为____________。
(2)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和3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30℃,甲曲线中a点将______方向移动,光补偿点将______方移动。
(3)图乙装置中隔在灯与试管之间“盛水玻璃柱”的作用是__________。
(4)假设图乙试管水中的CO2浓度始终不变,图丙中D点时,图乙的灯处于_____(开启/关闭)状态,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图丙中从A到E这段时间内水藻体内有机物含量会__________(增多/减少/不变)。
(5)图丙中,若在C点突然增加光照,则在短时间内叶绿体内三碳化合物含量将_______。(增多/减少/不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