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独爱之如一”,对这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唐朝统治者认识到民族平等重要性 | B.李唐皇族有少数民族血统 |
| C.有利于维护唐朝的统治稳定 | D.各民族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
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清朝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对中日关于“中国”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的是
①日本实际上不承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
②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中国”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
③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大清国”和“中国”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
④清政府据理力争是捍卫了国家尊严的行动
|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④ |
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 |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D.文化大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 |
美国《商业周刊》对一次会议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被粉碎。这次会议是:
| A.1954年日内瓦会议 | B.1955年亚非会议 |
| C.1961年不结盟首脑会议 | D.1971年第26届联大 |
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
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这里的“共识”主要是指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B.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
| C.反对国际反华势力和“台独”分子 | D.进一步扩大两岸交流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