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1750年一1900年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各国及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此表格提供的信息证明了下列哪一选项的事实? ( )
A.中国在此时间段中工业生产总值急剧下降 |
B.欧洲列强对印度进行了疯狂的侵略 |
C.欧洲工业总产值所占世界份额快速上升 |
D.美国后来居上,在1900年占了相当大的世界工业生产份额 |
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 |
B.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 |
C.表明了清政府强烈的主权意识 |
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奉旨回籍帮办团练的焦佑瀛、张之万等人在奏折中写道:“抚议一起,人心懈怠,不但兵无斗志,亦复民无固心。”这一材料从侧面表明
A.清政府极力提高军队战斗力 | B.政府态度会影响战争结果 |
C.军队战斗力低下 | D.人民没有斗志 |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老最好的制度。”甚至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从时代发展以及创立角度看,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
A.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
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 |
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
D.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
明朝初年,针对宰相制度的废除,方孝孺认为:“书之周官言六卿之职美矣。冢宰者,治之所从出也。宗伯典礼,司马主兵,司寇掌禁,司空掌土,皆听于冢宰者也。冢宰,治之本,天下之大政宜见于冢宰。”由此可见他主张
A.君民共治 | B.复立宰相 | C.废除皇权 | D.君主立宪 |
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且重者莫如今日。”反映出明末内阁
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 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
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 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