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赤道附近的一个美丽富饶岛屿,曾是人们心目中的“旅游天堂”,然而近年来.全球气温变暖引起海水的温度上升,导致该岛屿附近海域浮游生物大量死亡,威胁到该岛屿附近海洋生物的生存,大量死亡的浮游生物不断腐烂,迅速消耗水中的氧气,使该区域的其他海洋生物面临窒息的危险。与此同时,浮游生物尸体形成的沉淀物为海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生长环境.使厚本清澈碧蓝的海域变成暗色。据此判断下列各趣。导致该岛附近海域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的根本原因是
| A.水体的富营养化 | B.海洋污染 | C.全球变暖 | D.海水的温度上升 |
海平面上升使岛上居民不得不考虑迁居他乡,这种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 B.环境因素 | C.政治因素 | D.社会因素 |
该岛屿及其附近的许多岛屿的表面形态已是千疮百孔.其主要原因是
| A.海浪的机械侵蚀 | B.物理风化 | C.海浪的化学侵蚀 | D.风力侵蚀 |
L湖原是新疆最大淡水湖,近年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东部沿岸几乎没有。右图示意L湖及周边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正确描述甲、乙两河与L湖相互关系的是:()
| A.甲河秋季输入L湖泥沙最多 |
| B.甲河流量变化深受L湖影响 |
| C.乙河是L湖重要补给水源 |
| D.乙河对L湖具有排盐作用 |
对L湖东、西两岸芦苇分布差异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主导风向 | B.湖水盐度 |
| C.沿岸坡度 | D.土壤肥力 |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地理环境()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
|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
陆地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气压不同 | B.纬度和海陆位置不同 |
| C.植被不同 | D.降水不同 |
读某地气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中X的数值可能是()
| A.-4 | B.0 | C.5 | D.12 |
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不利因素是()
| A.水热组合不好 | B.光照条件不足 |
| C.土壤肥力不足 | D.灌溉水源差 |
该地可能位于()
| A.我国江南丘陵地区 | B.阿根廷南部地区 |
| C.美国东南沿海地区 | D.南非南部沿海地区 |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 A.大体相等 | B.北坡较多 |
| C.南坡较多 | D.难以判断 |
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最低出现在()
| A.南坡3500米 | B.南坡2000米 |
| C.北坡3500米 | D.北坡2000米 |
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 A.南岭 | B.天山山脉 |
| C.阴山山脉 | D.秦岭 |
下图中示意某岛国地处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依图示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该岛国东、西部的板块分别是()
| A.太平洋板块大西洋板块 |
| B.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
| 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
| D.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
R火山距离首都(甲)约为()
| A.420千米 | B.340千米 |
| C.160千米 | D.90千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