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部分地区遭遇几十年一遇的严重旱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此次旱灾
| A.重旱区主要位于云、桂两省区 |
| B.主要由于夏季风登陆晚造成 |
| C.将对云南花卉、油菜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
| D.属突发性灾害,给监测预报带来困难 |
为防范旱灾,该地区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兴建蓄水工程 ②推广人工增雨技术
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实施跨流域调水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c地的自然带为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D.温带荒漠带 |
a、c两地纬度相同而导致自然带类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 | B.洋流 | C.太阳辐射 | D.大气环流 |
d处盐度高于b处的主要原因是
| A.b处附近是沙漠 | B.d处寒流经过 |
| C.d处暖流经过 | D.d处有陆地淡水注入 |
有关本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拥有世界第一长河 | B.本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
| C.首都是本洲最大的城市 | D.面积是世界第四大国 |
读下面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判断下列各题。
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 A.海陆位置不同 | B.夏季风的进退 |
| C.台风影响先后 | D.用水季节变化 |
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 A.人口稀少 | B.经济落后 |
| C.高原和盆地 | D.平原地形 |
能起到旱涝兼治的工程措施是()
A.加强监测预报 B.进行水利建设
c.疏散重灾区人口 D改变水循环模式.
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
| A.终年炎热 | B.冬暖夏凉 | C.终年寒冷 | D.冬冷夏热 |
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
| A.根系不发达 | B.叶质坚硬,树皮厚 |
| C.板状根大,树干长 | D.叶面宽大,多气孔 |
图中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太阳辐射 | B.地形差异 | C.距海远近 | D.洋流性质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
| 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
| 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
| 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
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北冰洋④印度洋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②③ |
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
| A.①地的较大 | B.②地的较大 |
| C.两地相当 | 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 |
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此时的盛行风向为( )
| A.西北风 | B.西南风 | C.东北风 | D.东南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