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关于①~④的地质作用和a、b、c三处的地貌景观的组合,正确的是( )
A.①表示风力侵蚀、搬运、沉积 a表示风蚀城堡.沙丘等 |
B.②表示流水 b表示黄土地貌 |
C.③表示流水 c表示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
D.④表示地壳抬升 b表示喀斯特地貌 |
I 、Ⅱ、Ⅲ表示的季节是( )
A.I一一春夏 | B.Ⅱ一一夏秋 | C.Ⅲ一一冬春 | D.Ⅲ一一秋冬 |
读“某地地形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比乙地更容易遭受泥石流的威胁 |
B.丙地村庄为避免泥石流危害可以考虑将村庄向西整体搬迁1 000米左右 |
C.丁地位于丙地的上游 |
D.该区域最高峰海拔不超过2400米 |
在图14中,大圆为晨昏线,M点纬度为70°,且该点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P点线速度为0,图中阴影区与非阴影区的日期不同。读图回答37—38题。若图中日期为3日和4日,则北京时间为:
A.3日2时40分 | B.3日21时20分 |
C.4日2时40分 | D.4日21时20分 |
有一架飞机准备从Q点起飞,沿图中虚线示意路线飞行,至M点降落,则:
A.飞机将飞越太平洋上空 |
B.飞行中一直阳光普照 |
C.航线是QM两地间最近距离 |
D.飞机飞行方向保持不变 |
图13中各点为相对于同一基点的实测高程,单位为米,其中A为该区域的最高点。回答图中可能发育小溪的是()
A.a d | B.a c |
C.b c | D.b d |
下图为2002年亚洲、欧洲、北美洲(除墨西哥)的谷物进、出口量和生产量占世界的比例。据此图并结合表格数据完成与①、②、③三幅图所示内容相符的是()
A.①进口量②出口量③生产量 | B.①生产量②出口量③进口量 |
C.①出口量②生产量③进口量 | D.①生产量②进口量③出口量 |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55°43′N 12°34′E),于当地时间2009年12月7日10时40分许开幕。据此回答31-34题。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开幕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大约是()
下列城市中的华人在上午能收看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开幕直播的是()
A.东京(约140°E,35°N) | B.新德里(约76°E,30°N) |
C.纽约(约75°W,40°N) | D.伦敦(约0°,52°N) |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开幕时,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A.寒冷干燥 | B.高温少雨 | C.温和多雨 | D.全年降水平均 |
会议的焦点问题主要问题集中在“责任共担”,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 | B.公平性原则 | C.共同性原则 | D.阶段性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