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四幅“地理素描图”,完成下列各题。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最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地区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该图是冬至日某经线的气温、气压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问题图中①、②、③曲线分别代表()
A.气压、气温、正午太阳高度 |
B.气温、正午太阳高度、气压 |
C.正午太阳高度、气温、气压 |
D.气温、气压、正午太阳高度 |
关于图中①、②、③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①在M处达最小值的原因是因为该地气温很低。 |
B.这一天,曲线②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
C.曲线②的最高值由该经线的经度决定 |
D.曲线③在N处达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温度低 |
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A.夏天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 |
B.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反射作用 |
C.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大气逆辐射强 |
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二氧化碳较多 |
该图是某大陆沿北回归线作的剖面示意图,图中M、P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回答问题。此时④地吹
A.东南风 | B.东北风 | C.西北风 | D.西南风 |
图中下列地区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①处 | B.②处 | C.③处 | D.④处 |
该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该图为某地北京时间3月21日13时20分的景观照片。据此完成问题。该日()
A.广州日出比上海早 |
B.南极中山站有极昼现象 |
C.有太阳直射现象 |
D.北京白昼时间长于上海 |
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100°E,0°) | B.(140°W,0°) |
C.(140°E,0°) | D.(100°W,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