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做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
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 | 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了解重大事件 |
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 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 |
观察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世纪50--90年代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
A.a~b段由于马歇尔计划使资金外流 |
B.b~c段主要是源于第三次科技革命 |
C.c~d段表明美国失去世界霸主地位 |
D.d~e段得益于“知识经济”的兴起 |
18世纪早期英国作家笛福在《不列颠岛旅游记》中写道,有一个小城市诺福克为许多小城镇与乡村包围,这些乡村“是如此之大和住满了人,使它们足以与其他地方的镇相比”,这样的中心小城市布满了英国各地。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国内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地区间的分工 |
B.国内市场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
C.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加速城市化进程 |
D.工业革命深入到农村,缩小城乡间差距 |
一位政治家在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曾指出:“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其意在肯定宪法()
A.条文与体系的完备性 |
B.所包含的原则与精神 |
C.各项内容具有前瞻性 |
D.实践不受时代而调整 |
由于贸易的发展和加强统治的需要,罗马统治者于公元前242年开始任命了专门审理涉及外邦人案件的裁判官。他们颁发的告示逐步形成罗马法的新因素,称为裁判官法或大法官法。由于这种法律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因此,就称为万民法。这表明()
A.万民法都是由裁判官制定的 |
B.万民法是处理经济利益关系的法律 |
C.万民法的产生源于实际需要 |
D.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的每一个人 |
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
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