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元代是有中央无地方的,中国只是其征服地,像英国的香港。”此言论反映的实质是
| A.元代通过行省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 B.行省制度使地方行政机构形同虚设 |
| C.元代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行中书省 | D.元代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十分尖锐 |
针对下列情况,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 人均产量 |
中国(1950年产量) |
美国(1950年产量) |
印度(1950年产量) |
| 钢产量 |
2.37kg |
538.3kg |
4kg |
| 发电量 |
2.76kwh |
2949kwh |
10.9kwh |
A.没收官僚资本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则报道应出现于
| A.1895-1911年 | B.1912-1919年 |
| C.1927-1936年 | D.1945-1949年 |
据统计,从1937年8月到1940年12月底,西迁厂矿共448家,机器材料约17万吨,技工1万2千多人。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西迁主要是由于日本侵华 |
| B.西迁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
| C.西迁促进了民族工业“黄金时代”的到来 |
| D.西迁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 |
阅读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1920~1936年)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货币单位1936年币值:亿元
| 1920年 |
1936年 |
1920—1936年平均增长(%) |
|||
| 产值 |
比重(%) |
产值 |
比重(%) |
||
| 官僚资本 |
1.84 |
42.5 |
2.22 |
12.0 |
1.18 |
| 民族资本 |
2.51 |
57.8 |
16.32 |
88.0 |
12.41 |
| 合计 |
4.35 |
100.0 |
18.54 |
100.0 |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不断高涨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其主要目的是
| A.扶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 B.获取资产阶级的政治支持 |
| C.调整经济政策以救亡图存 |
| D.扩大税源以解决财政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