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元代是有中央无地方的,中国只是其征服地,像英国的香港。”此言论反映的实质是
A.元代通过行省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 B.行省制度使地方行政机构形同虚设 |
C.元代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行中书省 | D.元代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十分尖锐 |
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 |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 |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 |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
《资政新篇》内容 |
统一政令,依法治国 |
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 |
兴办保险事业 |
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 |
“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曾在安徽芜湖地区淬的歌谣反映的史实是()
A.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 | B.鄂豫皖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
C.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 D.北伐战争时期安徽的农民斗争 |
咸同年间《夷场行》中写道:“人间何地无沧桑,平填黄浦成夷场;高高下下嘘蜃气,十十五五罗蜂房;青红黄绿辩旗色,规制略似棋枰方。……”揭露了列强
A.强建租界 | B.割占香港 | C.攫取领事裁判权 | D.强迫开放通商口岸 |
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A.民族独立和富强 |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C.扶清灭洋 | D.建立社会主义 |
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所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上海兴”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中日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