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最近我国接连发生多起煤矿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煤矿发生爆炸事故的元凶是煤矿坑道气中含有的甲烷。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烷分子是一种呈正四面体型的、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B.甲烷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氯取代后,可形成两种不同结构的分子
C.甲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分解产物可用于合成氨和橡胶工业
D.“抽”出坑道中的甲烷,既可用作清洁燃料,又可防止爆炸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大学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它用磺酸类质子溶剂,在200℃左右时供电,乙醇电池比甲醇电池效率高出32倍且更安全。电池总反应为:C2H5OH +3O2===2CO2 +3H2O,电池示意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极为电池的负极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b极沿导线经灯泡再到a极
C.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O2 + 4e+ 4H+ =2H2O
D.电池工作时,1mol乙醇被氧化时就有6mol电子转移

有A、B、C、D四种金属,当A、B组成原电池时,电子流动方向A →B ;当A、D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B与E构成原电池时,电极反应式为:E2++2e-=E,B-2e-=B2+
则A、B、D、E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A>B>E>DB.A>B>D>E C.D>E>A>BD.D>A>B>E

已知①CH3COOH(l)+2O2(g)===2CO2(g)+2H2O(l) ΔH1=-870.3 kJ/mol
②C(s)+O2(g)===CO2(g) ΔH2=-393.5 kJ/mol
③H2(g)+O2(g)===H2O(l)ΔH3=-285.8 kJ/mol
则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

A.-870.3 kJ/mol B.-571.6 kJ/mol
C.+787.0 kJ/mol D.-488.3 kJ/mol

电瓶车所用电池一般为铅蓄电池(如图),这是一种典型的可充电电池,电池总反应式为: Pb+PbO2+2H2 SO4 2Pb SO4+2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板上发生了还原反应
B.放电时,正极反应是:Pb一2e+ SO42—=PbSO4
C.充电时,铅蓄电池的负极应与充电器电源的正极相连
D.充电时,阳极反应是:PbSO4一2e+2H2O= PbO2+ SO42—+4H+

如图所示,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正极变粗,负极变细,符合这种情况的是

A.正极Cu,负极Zn,S为稀H2SO4
B.正极Zn,负极Cu,S为CuSO4溶液
C.正极Ag,负极Zn,S为AgNO3溶液
D.正极Fe,负极Cu,S为AgNO3溶液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