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下列农业生产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③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①热量②水源③地形④市场 |
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 |
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 |
D.①土壤②热量③国家政策④地形 |
中国“雪龙号”南极科考船于2009年10月11日启程,2010年4月10日返回上海。读此次南极科考的大致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关于此次南极科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考察船到达长城站时,正值极昼 |
B.考察船从乌斯怀亚到中山站途中,航向西南 |
C.考察船从中山站到弗里曼特尔途中,风平浪静 |
D.考察船在澳大利亚西部海域顺流北上 |
“雪龙号”停靠中山站期间(2009年12月6日~2010年3月5日)( )
A.长沙炎热干燥天气 |
B.澳大利亚牧民正忙于剪羊毛 |
C.密西西比河处于丰水期 |
D.开普敦地区森林火灾等级最高 |
区域差异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基础。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土壤、水源 | B.光热、水源 | C.风向、地势 | D.地形、河流 |
关于甲、乙两地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河流多有凌汛现象 | B.乙地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
C.甲地河流水流急,水能丰富 | D.乙地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
下图是某国142°E经线附近气温、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 |
B.受大气环流的影响,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小 |
C.甲地受季风的影响,甲地年降水量比乙地多 |
D.受纬度因素的影响,气温年较差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
该国
A.煤铁等资源短缺,能源需要大量进口 |
B.雨热同期,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
C.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 |
D.珊瑚礁世界闻名,利于发展旅游业 |
2014年冬奥会计划于当年的2月7日至23日在俄罗斯黑海之滨的索契举行。读“索契区域示意图”(左图)和“索契气候资料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索契1月气温高于0°C的原因是
A.纬度低,气温高 |
B.大高加索山对冷空气的阻挡和黑海的增温作用 |
C.北大西洋暧流的影响 |
D.地势比四周低,起保温作用 |
索契作为冬奧会举办地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①冬季晴天多,阳光充足②冬季降水多
③河网密布,便于开展水上项目④附近有高山,积雪多,利于冰雪项目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2012年1月1日是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两周年纪念日,两年来贸易区发展非常迅速,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M湖与东南亚最大河流——湄公河相通,M湖水面面积处于增加的时期一般出现在( )
A.全年 | B.1~6月 |
C.5~10月 | D.10月~次年5月 |
乙图景观出现在甲图的( )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