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选举前后,富兰克林·罗斯福驱车巡视全国,失业民众的贫困惨状和悲愤绝望的目光令他极为震惊。他到迈阿密演说时,一个精神崩溃的失业者狂呼着“快要饿死的人太多了!”冲出人群,举枪对罗斯福开火。幸好有人推挡了一下,他才没被击中,却把身边的芝加哥市长打死了。选举前后的遭遇使罗斯福(   )
①更坚定力挽狂澜,救民于水火之中的决心
②彻底抛弃民主党那种见死不救、袖手旁观的政策
③在民众的期盼和国会全力支持下,与智囊团紧急研究对策
④把通过尽快实行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作为上台后的首要任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世界经济的重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转移到美洲。其中,美国得以控制西欧市场的关键措施是

A.倡议成立关贸总协定 B.成立欧洲共同体
C.实行马歇尔计划 D.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下面是1969年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的图片,这时美苏争霸的态势是

A.互有攻守
B.苏攻美守
C.美攻苏守
D.和平共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原来的一些人物、事件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的’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

A.解放生产力 B.增强农村和企业的活力
C.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