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江苏省某地某农业生产活动场景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以图示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乳畜业 |
B.大牧场放牧业 |
C.商品谷物农业 |
D.水稻种植业 |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A.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
B.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 |
C.人多地少,精耕细作 |
D.便利的交通运输 |
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生产规模大 | B.产品商品率高 | C.单位面积产量高 | D.机械化水平高 |
下图为我国2014年10月29日20时~30日20时全国降水量预报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A、B霜冻线表示A线以西、B线以北地区会出现霜冻。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影响A线霜冻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和太阳辐射
B.影响B线霜冻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夏季风
C.①处霜冻线向北凸出是由于处于河谷地带,印度洋暖湿气流易深入
D.②区域内未出现霜冻,是与该地出现阴雨天气,夜间大气逆辐射强有关关于降水量分布的说法,合理的是
A.华北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 |
B.华南地区受单一气团控制,降水少 |
C.长江流域受准静止锋影响,降水最多 |
D.北方出现降温、雨雪天气与冷锋有关 |
有效灌溉面积是指灌溉工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水田和旱地面积之和。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是指有效灌溉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它是反映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指标。下表为我国四个省区(海南、浙江、黑龙江、新疆)2013年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省区 |
耕地总面积(万公顷) |
有效灌溉面积比例(%) |
甲 |
521 |
91.5 |
乙 |
231 |
61 |
丙 |
85 |
31 |
丁 |
1220 |
44 |
四省区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类型的差异 | B.降水的差异 |
C.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 D.劳动力数量的差异 |
表中甲、丙两省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分别是
A.棉花 | B.春小麦 |
C.花生 | D.天然橡胶 |
读我国部分地区略图,完成下列各题。有关图示区域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A.受夏季风影响武夷山脉东坡夏季气温低于西坡 |
B.受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图示地区春雨绵绵 |
C.武夷山脉出现的垂直自然带谱比台湾山脉复杂 |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形成台湾岛 |
改革开放以来,M省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其原因主要是
A.临近港澳台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
B.乡镇企业环境污染小,建设成本低 |
C.与发达地区相比劳动力丰富廉价,且素质高 |
D.产业结构调整,吸引劳动力指向型产业迁入 |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的盐分随水分上升到地表,并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将新疆南部某河流域1985年土壤普查图与1998、2008年的土地盐渍化分布影像进行叠加和统计,获得 “1985-2008年盐渍化耕地面积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获取该图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A.RS与GIS | B.RS与GPS |
C.GIS与GPS | D.GPS、GIS与RS |
造成该流域土地盐渍化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开垦流域荒地 扩大灌区面积 | B.全球气候变暖 蒸发蒸腾减弱 |
C.退耕还草还牧 恢复自然植被 | D.完善排灌系统 降低地下水位 |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其值越高,地区产业集聚水平就越高。一般来说,当区位熵大于l时,则该地区的某项经济指标在全国有优势;当区位熵小于1时,则处于劣势。下表为我国某地形区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区位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农产品 |
产量(万吨) |
区位熵 |
小麦 |
5959.3 |
2.41 |
玉米 |
4202.6 |
1.19 |
稻谷 |
841.1 |
0.18 |
棉花 |
233.5 |
4.22 |
该地形区是
A.东北平原 | B.华北平原 |
C.四川盆地 | D.长江中下游平原 |
与塔里木盆地相比,该地形区棉花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秋季少雨,有利于采摘 | B.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近 |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 D.质量较好,市场需求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