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北京时间)发生在西太平洋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震源深度约10公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地震发生时,下列图示事象正确的是

地震导致这里的海底向东南方向移动了24米,海底高度增加了3米。观测本次海底地壳变动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是
| A.RS技术 | B.GPS技术 |
| C.GIS技术 | D.数字地球 |
如图“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山地可能位于
| A.北半球温带地区 | B.南半球温带地区 |
| C.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
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 A.信风的影响 | B.季风的影响 |
| C.西风的影响 | 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
20世纪90年代前期,在大陆的台资企业以制鞋、灯饰、家具等为主;而中期则以计算机外设部件为主,成为主导投资产业;2000年,台资企业多项产品产销量名列世界前茅,如电源供应器、彩色显示器、主机板、键盘、扫描仪等产销量均居世界前三位。2000年以来,开始将笔记本计算机和集成电路等产业转移至大陆。读以上材料及《台湾省对大陆投资地区分布变化表》,完成下列各题。
从产业部门上看,台湾省向大陆投资的变化过程是()
|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 |
| B.高科技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
| C.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 |
| D.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 |
从投资地域上看,台商投资的变化是()
| A.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福建沿海→长江三角洲 |
| B.20世纪90年代,长江三角洲→福建沿海→珠江三角洲 |
| C.20世纪90年代,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福建沿海 |
| D.20世纪90年代,福建沿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
关于台商向大陆投资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由于产业外移,台湾经济有了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和机会②不可能在大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③产品销售方向完全以外销为主④随着台商向大陆投资增加,出现了投资定居倾向⑤制造业赴大陆投资的主要动力是内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④⑤ | D.②③⑤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如果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A.西南风 | B.西北风 |
| C.东北风 | D.东南风 |
关于图中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类工业可能为化学工业 |
| B.△类工业污染最小 |
| C.类工业迁移有利于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
| D.类工业布局愈来愈受原料的制约 |
某品牌企业在京津冀地区建有饮用瓶装水厂(下图),瓶装水厂如此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 A.利用优于授权地的水源 |
| B.靠近技术发达地区 |
| C.吸引高素质的劳动力 |
| D.降低运输成本 |
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 A.市场指向型 | B.劳动力指向型 |
| C.原料指向型 | D.动力指向型 |
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
| B.产品科技含量高 |
| C.以航空运输为主 |
| 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
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 A.环渤海地区 | B.长江三角洲地区 |
| C.珠江三角洲 | D.中、西部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