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 它们的共同点有【 】
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严厉限制
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但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 |
在学习和研究俄国(苏联)历史中,国旗图片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某班同学对这一事件从国际关系方面展开探究,其历史价值在于
A.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 | 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
C.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 | D.认识到世界格局的变化 |
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同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
C.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
D.从某些维度来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
古巴导弹危机走进60个春秋。当年赫鲁晓夫曾向肯尼迪建议“我们同意从古巴撤出您认为是进攻性的手段……美国代表需要声明:美国方面考虑到苏联的安全和焦虑,将从土耳其撤出自己的这种手段。”这表明古巴导弹危机
A.发生时美苏两极格局尚未确立 | B.是苏联核力量弱势下的一次争锋 |
C.由美国发起并以苏联妥协告终 | D.拉开了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 |
1949年签署的《北大西洋公约》第二条规定:“缔约国应消除其国际经济政策中之冲突,并鼓励任何缔约国或所有缔约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该条规定对于美国来说
A.有利于从经济上控制欧洲 | B.增强了遏制苏联的经济实力 |
C.马歇尔计划的使命已完成 | D.强化了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地位 |
“1980年中美达成协议:由美方提供设备、由中方技术人员操作,在中国新疆的奇台和库尔勒建立监测苏联核武器和导弹试验的监测站,所获情报中美共享。”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A.中美已结成军事同盟 | B.中美已妥善解决意识形态的分歧 |
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关系 | D.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已初见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