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十年,朱德在一首诗中写到:“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这段材料从本质上说明了:
A.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
B.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
C.不推翻列强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动乱的根源 |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根本改变 |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已经进入战国时期 | B.分封制的破坏 |
C.郡县制的出现 | D.出现了大一统局面 |
2010年8月3,山西洪桐大槐树景区迎来了一批由多名台湾官员和台湾媒体记者组成的“寻根祭祖”团。洪桐大槐树景区为这个特殊的“寻根”团举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寻根祭祖仪式。这一现象与我国古代哪一制度有关()
A.行省制 | B.郡县制 |
C.宗法制 | D.王位世袭制 |
美国开国元勋约翰·亚当斯指出:“梭伦的平衡被破坏,优势被赋予大众……此时雅典人变得越来越民主”;“‘人民’迫使‘最睿智的人’和‘最能干的将军’违背他们自己的判断,进行了许多‘愚蠢的战争’,国家由此最终遭到毁灭。”为此,他主张美国应实行()
A.直接民主 | B.人民民主 | C.法律至上 | D.分权制衡 |
恩格斯曾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做过这样的评述:“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恩格斯的评述主要说明( )
A.德意志帝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仍然没有消除 |
B.德意志帝国是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 |
C.《帝国宪法》为工人合法斗争提供了平台 |
D.德意志帝国并不害怕工人武装起义 |
“1830年3月伦敦工业资产阶级组织了‘首都政治联盟’。……在运动高涨的情况下,托利党惠灵顿内阁倒台,辉格党的格雷上台组阁。1831年3月格雷向国会下院提出了国会选举制度改革的方案被否决。……各改革团体在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纷纷举行群众大会,支持改革方案。……给国王的请愿书不断呈递上来。人们纷纷从银行提取存款,造成金融风潮。有鉴于此……1832年6月,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各选区议员名额。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31个2000—4000人口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余出的143个议席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在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方面,城市居民收入房租或年缴纳房租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享有选举叔。”对这段材料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英国经济发展不断推动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
B.英国民主进程中享有民主权利的仅限于成年男性 |
C.英国工业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改革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
D.英国议会制度最终完善是在《权利法案》中得以确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