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载有“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开始飞向远在38万千米外的月球。11月5日“嫦娥一号”被月球“捕获”,顺利进入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回答下列各题。

“嫦娥一号”选择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形轨道,主要是因为有利于                            
①探测月相变化             ②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 
③探测地球至月球的空间环境 ④分析月球表面化学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利用“嫦娥一号”月球卫星,探测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铁等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这是

A.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 B.全球定位系统在野外测绘领域的应用
C.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领域的应用 D.“数字月球”在环境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

月面图像的形成主要应用了下面哪项技术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系统 D.地质勘探技术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该图为低纬环流,则H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B.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则E处气温比H处高
C.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则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则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读下图,完成下题:

当图中的角度α由目前状况逐渐减小为0°的过程中,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加快 B.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极夜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点逐渐缩小 D.黄河出现明显的汛期

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24—25题:
“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1-1-7”,回答19-23题。

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划分为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

A.气候、地貌 B.地貌、植被
C.植被、土壤 D.土壤、气候

关于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A是新疆区
B.B区的植被主要以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为主
C.C区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
D.A区海拔较低,大部分地区属内流区

A区与C区的界线是 ( )

A.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吻合
B.大致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吻合
C.大致与3000米等高线吻合
D.大致与0℃等温线吻合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D是阿尔金山,E祁连山     B.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位于A区
C.A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 D.荒漠化最严重的是B区

关于B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B区土壤多在森林植被下发育,淋溶作用强
B.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流,最终均注入太平洋
C.本区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得比较完整
D.该区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

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来在东北开展了20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53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分析回答15~18题。
湿地是一种特殊的()

A.水资源 B.生物资源 C.土地资源 D.气候资源

新中国成立后,东北湿地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A.土地盐碱化 B.物种骤减 C.酸雨加重 D.沙尘暴增加

今天人们又开始有计划地将“北大仓”逐步变成“北大荒”,有关其说法不正确的是()

A.湿地、野生动物等构成了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B.湿地在维护和优化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C.退耕还湿地是对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D.沼泽地作为特殊的自然景观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

湿地的正确发展方向,应该是()
①改造湿地,发展谷物种植业
②利用湿地自然条件,建立蔬菜、瓜果基地
③利用湿地水域,合理发展水产业
④利用湿地风貌和动植物资源,发展旅游业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