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城市数量的变化过程。据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曲线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过程看,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 | B.自然条件 | C.人口数量 | D.人口迁移 |
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小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承载力 |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 |
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
① 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 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 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 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011年4月底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布信息,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我国“未富先老”国情是下列哪一个因素造成的()
A.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够快 |
B.计划生育 |
C.众多年轻人口到国外定居 |
D.人口基数太庞大 |
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判断小题。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中 ② 国最可能的是()
A.印度 | B.德国 | C.日本 | D.中国 |
图中属于人口增长模式中“低—低—低”模式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小题。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
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水分 | B.光照 | C.土壤 | D.热量 |
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丘陵上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网密布。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A.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 B.陆地环境的差异性 |
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 | D.自然景观的差异性 |
读图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小题。左上图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 | B.沙丘 | C.冲积扇 | D.沙丘 |
右上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 | B.风力堆积 | C.风力侵蚀 | D.流水沉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