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图中的圆圈为赤道。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各题。图中①地位于②地的
A.东南方向 | B.东北方向 | C.西北方向 | D.西南方向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位于北半球的地点为②地和③地 |
B.③地此时的地方时为9月1日凌晨3:00 |
C.④地此日昼长夜短 |
D.①、②、③、④四地从北到南的顺序为①④③② |
由“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
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
C.地中海气候 |
D.热带季风气候 |
若X、Y、Z分别表示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的水土流失、盐碱化及寒潮灾害,其数值越大,表示影响程度越大,则图中四点与相关省份的组合,正确的是
A.①-内蒙古 | B.②-河南 | C.③―西藏 | D.④―江西 |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应用于鲁尔区煤矿整治研究。读图完成问题。
1.GIS技术的()
A. | 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 B. | 数据模型用点、线、面表达 |
C. | 主要功能是空间定位 | D. | 数据库由若干图层组成 |
2.图中城市()
A. | ①位于规划区 | B. | ②位于非矿区 |
C. | ③位于现矿区 | D. | ④位于原矿区 |
3.图示地区采矿业向西、向北迁移,主要是趋向()
A. | 原料地 | B. | 消费地 | C. | 水资源 | D. | 交通线 |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Ⅰ、Ⅱ、Ⅲ)图,回答 题。
1.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A.地形条件不同 B.水热条件不同 C.土壤条件不同 D.光照条件不同
2.有关Ⅰ、Ⅱ、Ⅲ三个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A.Ⅱ区比Ⅲ区纬度高,故热量较Ⅲ少
B.Ⅲ区比Ⅱ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Ⅱ区强
C.Ⅲ区与Ⅰ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D.Ⅱ区比Ⅰ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与Ⅰ区北部为界
3.下列不属于Ⅰ自然区的地貌单元是
A.黄土高原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图10-9是“以南极为中心的大气环流分布示意图”(弧AB为晨昏线,阴影部分为气压带,虚线表示回归线和极圈),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所在地的气压带名称是( )
A.赤道低压带 B.副极地低压带
C.副热带高压带D.极地高压带
2.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 )
A.11时B.17时C.次日2时D.次日5时
3.如图10-9所示期间,以下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我国华北地区盛行西北风
B.泰晤士河的水位明显降低
C.黄淮海平原土壤盐分处于淋盐状态
D.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的小麦正值生长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