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新中国人口的自然变动图”,回答下列各题。
1950~200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年份的增长率约为
| A.33‰ | B.43‰ | C.25‰ | D.15‰ |
根据图上曲线延伸的变化分析,未来10~20年内将出现的情况是
| A.人口总量稳定 | B.人口老龄化加速 |
| C.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 D.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7‰左右 |
下面左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右图是世界城市化进程图,回答问题。
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列各组国家中,经历的人口发展过程与图示发展过程类型一致的是
| A.英国、法国 | B.德国、巴西 | C.中国、加拿大 | D.日本、印度 |
现在该国城市化进程处于阶段
| A.I | B.I和II | C.II | D.III |
据新闻报道:2011年3月~5月, 利比亚约有70多万人迁往埃及、意大利、法国等国家,这一时期利比亚出现人口大规模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因素 | B.政治因素 | C.社会文化因素 | D.生态环境因素 |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完成问题。
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为
| A.8000 | B.10000 | C.6000 | D.4500 |
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承载力(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b<c | B.c<d<a | C.b<a<c | D.a<c<b |
图中甲、乙、丙、丁代表不同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读图完成问题。
下列符合非洲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符合甲模式类型的国家一般具有的特点是
| A.经济发展水平低 | B.老龄化人口比重小 |
| C.科技水平高 | D.城市化速度快 |
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如下表,分析后回答问题。
| 地区 |
亚洲 |
欧洲 |
非洲 |
北美洲 |
南美洲 |
大洋洲 |
| 主要灾害种类 |
干旱、 洪水、沙漠化、水土流失、 台风、龙卷风 |
酸雨、雪灾 |
干旱、 洪水、沙漠化、蝗灾 |
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水土流失、 酸雨 |
干旱、 洪水、水土流失 |
干旱土壤、盐碱化生、物灾害 |
欧洲农业灾害明显较少且少有干旱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湿且稳定 | B.地广人稀,务农者少 |
| C.北部高山阻挡冷气团入侵 | D.用先进科技改造环境 |
欧洲和北美洲出现同样的农业灾害,可显示出下列何种地理特征?
| A.都属于同一种气候类型 | B.森林覆盖率低 |
| C.工业化程度高 | D.纬度跨度大,农业灾害类型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