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共6分,每小题2分)
用什么点亮黑夜
陈怡嘉
①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科技新闻:有人在健身房的地板下装上特殊的装置,收集人们跳健美操时蹦跶的能量,用来供应健身房本身的照明需要。我不由感叹现代人已经走进了一个怪圈:身上多余的热量成了脂肪,成了健康的负担,而我们同时又一直在向自然界索取能源。可惜,似乎这样的创新发明仍然无法大规模推广,离我们的生活仍然很远。我们生活中所使用的电好像一只只尾巴干净灵动、却顶着一脑袋脏泥巴的蝌蚪——在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中,37%是由电力生产所产生的。家中雪白干净的插座,那一头连接的却是大量能源损耗、极高的碳排放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②火力发电的缺点人产早已知晓,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大致为1公斤煤产生3度电,同时会排放出很多有毒有害气体,并且发电过程中能量的损耗浪费非常严重。
③水力发电曾经被视为获取清洁绿色能源的有效途径,大江大河被视作取之不尽的能源宝库。但随着人们对生态系统的认识逐渐逐渐深入,“水电是否算得上真正的绿色能源”开始成了存在着巨大争议的问题。埃及阿斯旺水坝的故事说来真有点让人哭笑不得:建坝发电、控水灌溉的眼前利益晃得埃及人兴奋不已,他们迫不及待地要摆脱从法老时代开始就靠尼罗河泛滥吃饭的日子,待到他们兴师动众地转移了坝区里的若干历史文物遗址、筑坝蓄水之后,却发现得不偿失:没有尼罗河泛滥带来的淤泥,下游农地很快贫瘠下去,尼罗河入海口的水质也发生了变化,鱼类不再集在河口觅食,坝区在若干年后即将被泥沙淤积,蓄水量和发电量开始下降,血吸虫病也开始流行。而当地区局势不稳、有战争隐忧之时,大规模蓄水的
阿斯旺水坝又会成为惹眼的目标,一旦被袭击,大片土地将成泽国……这水坝建得闹心,成了烫手的山芋。1998年,一篇《水坝与发展》报告,尖锐地提出了“水坝对环境破坏严重”的观点,在解决能源紧张与破坏生态环境之间,水电究竟更靠近哪一端
?
④与水力发电一样,核能也备受争议,核能发电仅有50多年的历史,但1959—19
95年间,全球就发生了18次重大核事故。2011年3月,日本地震引发的福
岛核泄漏事故,可能会对全球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欧美大部分发达国家,出于安全及环保的需要,如今已基本上停建核电站或提前关闭了核电站。但在碳排放成为关注热点的时候,核能又开始受到青睐——日趋严重的气候变化促使国际知名环保人士挑战禁忌,他们认为,石油、煤等常规燃料对环境的威胁比核能更大,与其完全拒绝核能,不如思考如何解决核能的经济与安全等问题。
⑤火、水、核能都不是理想的发电能源,而太阳能和风能的发电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当科技精英仍在上下求索之时,我们还是只能使用“脏脑袋”的电。
(选自《人与自然》2011年第3期有删改).下列有关能源利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火力发电最突出的问题是在发电过程中排放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能量的损耗浪费严重。 |
| B.水电作为真正的绿色能源,清洁无污染,但也可能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
| C.核能备受争议,主要是因为其在安全方面存在隐患。 |
| D.太阳能和风能可算是理想的发电能源,但其发电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
.下面对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的判断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们生活中所使用的电好像一只只尾巴干净灵动,却顶着一脑袋脏泥巴的蝌蚪。” ——打比方,形 象说明我们一头使用着清洁的电,别一头却在污染破坏着生态环境。 |
| B.“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大致为1公斤煤产生3度电。”——列数字,准确说明火力发电对煤等常规燃料的消耗大。 |
| C.“埃及阿斯旺水坝的故事说来真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举例子,具体说明水力发电也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破坏。 |
| D.“与水力发电一样,核能也备受争议,核能发电仅有50多年的历史,但1959—1995年间,全球就发生了18次重大核事故。”——作比较、列数字,说明核能利用一定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引用一则新闻材料,既引出了说明的对象,又增添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
| B.“我不由感叹现代人已经走进了一个怪圈。”“怪圈”的意思是我们从自然界摄取了过多的热量成为脂肪,成了负担,忙着“减负”,而我们还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能源。 |
| C.“在解决能源紧张与破坏生态环境之间,水电究竟更靠近哪一端?”这“哪一端”指的是解决能源紧张问题。 |
| D.“脏脑袋”的电既指火力、水力发的电,也指核能发的电。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绝境是人生的醒悟和升华①生活的道路不可能永远是坦途,必然会遇到令人无奈的困境,甚至是人生绝境。
②如果你已经陷入绝境,那么就证明你已经得到了上帝的垂爱,将获得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如果你已经取得了成功,你要由衷感谢的不应是你的顺境,而应是你的绝境。
③顺境中,你收获的仅仅是代表财富的东西,然而大部分时间里,你是在不断地丧失,丧失着生命中原始的豪迈与激情。顺境是一种麻醉剂和腐蚀剂,让你完成从呼啸山林的兽中之王到懒猫的转化,让你经历从将军到囚徒的蜕变。
④绝境不仅仅是一场磨难,更是人生的一种醒悟和升华。
⑤置身人生绝境,你必然会饱受痛苦的煎熬,忍受非人的折磨。它迫使你不得不躲在一个偏僻的角落,反观自身的内心和灵魂,扫清思想上的障碍,触摸心灵中最脆弱的部分,对生命进行深层的、近乎本质的思考,正视这突如其来的人生绝境,把它当做一块磨炼人的砺石,锤炼自己,激发生命活力。
⑥越王勾践面对亡国的人生大耻,痛定思痛,卧薪尝胆,终成复国大业;音乐巨匠贝多芬面对双耳失聪的人生厄运,告诫自己,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于是演奏出了辉煌的《命运》绝响;海涅面对手足瘫痪、视力微弱的人生绝境,信念不倒,笔耕不辍,吟唱出了誉满人间的不朽诗篇……由此可见,在绝境中成功者往往会突破思想上的樊篱,超越世俗常规,书写连自己都不曾想过的神话。
⑦巴尔扎克说:“绝境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
⑧其实,要想取得成功,仅有清醒的认识还不够,要把想法变为现实,还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失败者并不是天生就比成功者差,而是在逆境或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忍耐了一分钟,多思考了一个问题,多走了一步路……因而,在不断地努力中成功者就多了一分坚强,多了一条途径,多了一次机遇……而失败者在逆境中怨天尤人,在绝境中慨叹命运不济,最终放弃了改变命运的努力。
⑨所以说,绝境是你错误想法的结束,也是你选择正确做法的开始。走出人生绝境就会迎来人生佳境。
⑩多一次逆境,就多一分成熟,多一分感悟;多一次绝境,就多一次机遇,多一次超越。
(选文有改动)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说“顺境是一种麻醉剂和腐蚀剂”?
第⑥段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从文章第⑧段来看,成功者和失败者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文中说“走出人生绝境,就会迎来人生佳境”,但实际上很少有人希望自己陷入绝境。可恰恰还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敢于为自己创设绝境,并最终获得了成功,创造了辉煌。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韩信的“背水一战”,项羽的“破釜沉舟”。(参见【相关链接】)
对于这种自断后路故设绝境的做法,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你的观点和理由:
相关链接:
⑴背水一战:韩信攻赵,让士兵背水列
阵,置己方于前有强敌、后无退路的绝境,结果士兵个个奋勇向前,大败赵军。取胜后,有将士问背水列阵的缘故,韩信说:“大敌当前,只有后无退路,才能坚定战士拼死求胜的决心。”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
⑵破釜沉舟:项羽与秦军作战,领兵过河后,下令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弄沉,使士兵们陷于缺粮、无船、没有退路的绝境,以示不胜利不再回来的决心,最终大败秦军。
(据《史记•项羽本纪》)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第一段中,作者说“小时候想长大”,“想长大”的内容是什么?
文中划线句子是描写,作用是
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文中“撞人”和“吃晚饭”是(详写,略写),而照顾老奶奶却是(详写,略写)。请从括号号中选出答案填在横线上。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最后一课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选文从、、三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表现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文中的“钟声”意味着什么?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
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后一课》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都德,选自《星期一故事集》。 |
| B.小弗朗士是个活泼天真的孩子,他根本不知道最后一课的意义。只是对老师的离开感到难过。 |
| C.韩麦尔先生心情悲痛,是因为他即将失去工作。 |
| D.《最后一课》是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 |
阅读下文,回到下列问题
身为女孩
①经常有这样的教导:身为女孩,就应该有女孩的样。哦,女孩子是什么模样?
②女孩子慷慷弱弱、平平淡淡、安分守已、文静温雅,与男孩子昌昌失失、风风火火的性格形成对照。女孩有女孩的风格,做女孩是一种骄傲。
③女孩子是构成五彩缤纷的世界,爱哭就哭,想笑就笑,她们聪明伶俐,讨人喜欢,美丽、活泼、开朗,犹如精灵,又犹如变幻无穷的云彩。
④女孩子是一道风景,是雨后彩虹映衬的天空,点染初春的绿草原,月影下优倩雅绰约的倩影,蓝天大海上的一叶随风帆,苍穹下一只自由高飞的娇燕,天边一抹鲜红的朝霞,夏夜长空下的一颗闪亮的星,花香般袅袅吹起的微风……它们构成一道温馨柔美的风景。
⑤女孩子是一首诗,春风般的温柔,夏雨般的朦胧,秋意般的矜持,冬雪般的洁白。柔如水,轻若
风。若想寻找绿林草地,化冰为水的柳条般的情感,不妨走入这首诗里来,不过当心,这令人痴迷的芬芳会醉倒你。
⑥女孩子是各种各样的味道,甜滋滋,酸溜溜,娇滴滴,羞答答;有着醇酒般香甜的微笑,有着粉墨登场时滑稽的扮相,别有一番酸的情调,有着娇羞得千呼万唤始出来犹半遮面的姿态,这些搅乱你心的涟漪。
⑦女孩子是一支轻音乐,一首悠扬的歌,一幅浪温的画,是和煦的阳光下幽香的花丛中含苞吐蕊的艳影。总是爱幻想,爱编织多彩的梦,爱想入非非,爱把一切向往托付给蓝天白云和海水沙滩。
⑧自然,女孩子也有理不清、诉不完的伤感,为琼瑶、岑凯伦笔下死去活来的爱,为莫名的淡淡的忧伤,而某种冲动唤起的激情,为所值得伤感的事而伤感。
⑨今天的女孩,生活在充满阳光的世界里,她们爱学习,爱工作,也爱扮,爱赶时髦。她们拥有推动星球的力量,拥有艰苦创业打天下的逞强好胜的雄心,她们是生活在广阔天空下的骄傲的女孩!
⑩女孩是这样的天真浪漫,温情脉脉,情趣盎然。
⑾哈,做女孩竞是这样妙不可言!!!第三自然段中,把女孩的_____________比作“精灵”,把女孩的___________比作“变幻无穷的云彩”。
“经常有这样的教导:身为女孩,就应该有女孩的样”这应该是父母或长辈教导女孩的话语,在父母和长辈的心中,女孩应该是什么样的?
“做女孩竞是这样妙不可言!”做女孩“妙”在何处?请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加以概括。
你觉得身为男孩好,还是身为女孩好?请你仿照文章第四节的语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介绍你们男孩或女孩。(40字以上,有文采,不得抄用文中语句)
勤于用脑
①常常能听到这样的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脑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② 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神经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③“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国外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④除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⑤“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用一句话概括第②段画线部分的内容。
第③段画线的部分综合运用了、、等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的道理。
第④段说明“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谈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能够__________;二是心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可以__________。
“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这句话中的“几乎”能删去吗?为什么?
把全文分为两个部分,请用“||”画出。
① ② ③ ④ ⑤你在生活中也经常用脑,读了这篇文章,有些什么体会?(请简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