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美国国内曾出现过四次人口迁移的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人口大规模西移;第二次是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地带。20世纪70年代后,又出现人口向东北部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⑴乙图中阴影部分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___ ,分析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
⑵②地所在国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出现了国内人口迁移高潮,分析迁移的主要原因。
⑶乙图P城所在区域是世界最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春去春又回”的景象,即早期在丰富的 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后因耗能高、运输量大和污染严重而出现衰落,但现在又“重震雄威”,说出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⑷丙图中的Ⅰ、Ⅱ两条人口数量变化曲线,能反映乙图P城城市人口变化过程的是 线,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4)题。
材料一:欧洲西部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图示区域通过大量使用石油及其为原料的农用化学品发展农业生产,并成为世界重要粮食产区。近年又提出发展“理性农业”——指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通盘考虑和全面兼顾生产者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保护,目标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根据材料一,该区域位于(东/西)半球,地形特征是。
(2)流经城市甲的河流航运自然条件优越,其主要表现为。
(3)图中乙城市是所在国重要的炼油基地,分析其区位优势条件。
(4)分析该区域20世纪80年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发展“理性农业”提出合理的措施。
呼伦贝尔草原是亚洲最肥美的草原之一,但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图
材料二:呼伦贝尔草原沙化状况与人类活动平均强度
(1)图中山脉的大致走向是;该山脉右侧的河流每年7、8月易发生洪涝灾害是因为受(天气系统)影响而多暴雨造成的;呼伦湖属于
(淡水或咸水)湖,判断理由是。
(2)呼伦贝尔市发展乳制品加工业的主导因素是。“十二五”规划期间该市欲打造“绿色能源之都”,是因为和能源丰富。
(3)呼伦贝尔草原最肥美的季节是;1958~2004年该草原沙化面积的总体趋势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4)为了防止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请你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
马拉开波湖是委内瑞拉重要的“石油湖”,湖区有7000多口油井,为了方便大吨位油轮驶入,20世纪60年代人们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挖深。马拉开波市等湖区周边城市积极发展炼油工业。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一(4)题。
(1)2013年4月18日,基多的白昼长约为________小时。基多四季如春,气温年较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甲洋流的性质为________,其流向主要与_______________(风带)有关。
(3)委内瑞拉粮食需要大量进口,为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与中国加强水稻种植合作。试分析委内瑞拉中部地区发展水稻种植的优势区位条件。
(4)20世纪60年代以来,马拉开波湖的水质逐渐变差,湖区生态环境恶化。试分析其水质变化原因及提出综合治理的措施。
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轮台(位置见下图)盛产白杏,以肉质细嫩,味极甘甜,果肉离核,仁甜而又芳香等诸多特点载誉疆内外。每年6月中旬果实外观泛黄显白时开始分批采收。原来,杏肉食用,杏核弃之。某年,浙江省义乌市的某瓜子商经反复试验,研究出炒制此种杏核的方法,其杏仁口味上佳。此后,该瓜子商从轮台大量收购杏核,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国。由此,白杏成为轮台重要的林果产品。
(1)简析轮台地区盛产白杏的有利自然条件。(答对3点得9分)
(2)义乌瓜子商把杏核从轮台运到义乌加工,从区位选择的角度说明其原因。(答对3点得9分)
(3)近年来,轮台地区白杏种植面积已达20多万亩,以白杏为龙头的特色林果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请就该地白杏产业的后续发展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答对2点得8分)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为研究本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通过搜集并查阅相关材料,分别绘制了市区1960年、1990年、2010年的平面示意图。试比较三幅图回答问题。
(1)描述该市从1960年到1990年城市化特征;(答对3点得9分)
(2)该城市从1990年到2010年城市的发展变化特征是什么?(答对3点得9分)并分析市中心区工业向郊区迁移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