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下列各项对这一主张的理解与评议,正确的是
①西汉初期各学派仍很活跃 ②当时地方割据势力仍非常强大
③主张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④有利于封建大一统的局面的形成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
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
下列关于抗战胜利的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
A.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
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
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A.实行全民族抗战 |
B.战争的正义性 |
C.国际反法西斯力量配合 |
D.正确的战略战术 |
“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国民政府的上述宣言发表于哪一事件发生不久?
A.九一八事变 |
B.七七事变 |
C.南京大屠杀 |
D.八一三事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