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金融救援方案,以应对日益严重的金融危机。这表明美国
| A.用“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经济发展 | B.重视社会福利制度建设 |
| C.市场调节作用的丧失 | D.加强经济的宏观调控 |
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打开方便之门的事件是()
| A.《权利法案》的颁布 | B.《三年法案》的颁布 |
| C.《王位继承法》的颁布 | D.1832年改革法案的通过 |
有学者认为:近代“清廷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维护中国地主、文人学者等统治阶级对它的忠诚,并借此镇压一切可能在农村平民中掀起的骚动及反清叛乱”,“平息沿海英国人的滋事,起初只被当作一个次要的小问题”。对这种论述最贴切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 |
| C.甲午中日战争与台湾反割台斗争 |
| D.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
“这份文献在当时是极其进步的,对西方君主制和共和制都适用。以下文献中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 A.《论法的精神》 |
| B.《权利法案》 |
| 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促进占领区商品流通 | B.打击抗日根据地经济 |
| C.管制抗日根据地经济 | D.获得战争资源 |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滨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当时的中国()
| A.顾维钧在巴黎慷慨陈词 |
| B.孙中山在欧洲进行活动阻止外国干涉中国内战 |
| C.西征胜利后太平天国与清廷南北对峙 |
| D.蒋介石与阎锡山等展开中原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