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北半球某纬线圈的昼夜分割情况,其中AMB为昼弧,α此时为最大值30°,回答下列各题:
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是
| A.9时40分 | B.10时 | C.22时20分 | D.21时40分 |
α由30°减小到0°的过程中,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地球公转的线速度越来越慢 | B.天山牧民由山麓转到山坡放牧 |
| C.悉尼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 D.南极地区出现了全球臭氧量最低值 |
下列能够正确表述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是
| A.由于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大为提高,对自然的影响不断加大,所以目前自然灾害增多主要是人类活动不断加强导致的 |
| B.各类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内的频繁发生,实际上是自然对人类发展活动的报复 |
| C.某些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分布范围不断加大、危害增强,实质上与人类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直接相关 |
| D.某些自然灾害,如火山、地震、海啸等,发生剧烈,危害重大,对人类来说是难以避免和防治的。 |
读世界某地区水平衡分布图(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年蒸发量),完成下小题:
图中a地区气候特征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 B.有明显的旱季 |
| C.四季分明 | D.全年炎热干燥 |
从图中可以判断
| A.赤道穿过的东部,数值低的主要是因为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
| B.气温越高,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
| C.降水越少,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
| D.热带草原气候地区的水平衡数值都为正值 |
近年来,图中某区域土地沙化出现了南扩速度加快的现象,“南扩”的自然原因是
| A.沙漠南侧的农业生产方式要比北侧落后 |
| B.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动物数量增加 |
| C.位于东北信风带,沙丘容易向西南移动 |
| D.气温升高,暴雨增多,水土流失严重 |
从图中不难看出,水平衡数值呈现负值的地区,正是世界上荒漠化分布最大和蔓延严重的地区。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土地荒漠化的发生地点也呈现一定的带状和面状分布的特点,即相对集中分布于
| A.南北回归线附近 |
| B.北回归线附近 |
| C.副热带大陆西部或宽广的温带大陆内部 |
| D.只分布于有寒流经过的大陆西部 |
关于我国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我国发生地震灾害的频率不高、范围较小、危害较轻②江南丘陵降水充沛,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化十分严重③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中西部,地面沉降多发生在东部大城市④植被破坏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是我国滑坡、泥石流日趋频发的重要原因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右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 A.春旱、寒潮、沙尘暴 |
| B.寒潮、台风、沙尘暴 |
| C.干热风、暴雪、沙尘暴 |
| D.干热风、寒潮、冻害 |
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A.准噶尔盆地 | B.东北平原 |
| C.华北平原 | D.东南丘陵 |
读经纬线示意图,图中虚线可能是一条晨线或昏线,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的日期,回答下题。
甲地时间为
| A.9点 | B.12点 |
| C.21点 | D.3点 |
若图中的日期是7日和8日,则北京时间可能为
| A.7 日11点 | B.8 日11点 |
| C.7日3点 | D.8日3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