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熳”。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
浣溪沙
北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历来被诗评家引为佳例,请做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本诗作于诗人被“赐金返还”,离开京城,已漫游十年之际。
(1)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
(2)诗的尾联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氛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钟山即事①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②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①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
②相对:对着山。
③这首诗是王安石在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钟山时的所见所感。
(1)找出本诗的诗眼,并做分析。
(2)这首诗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谒金门
李好古 ①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①李好古:南宋末年人,自称“江南客”,著有《碎锦词》。
(1)《采桑子》一词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两个典型意象表达出来的?
(2)这两首词都写到了“燕归来”,但它们归来时面对的景象各有什么不同?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回答小题。
南邻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注释:锦里:成都地名。航:小船。诗歌的颔联营造了 的氛围,从全诗看,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 的人(至少写出两点)。
这首诗歌表达了哪些情感?试联系诗歌内容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