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命运随时可以拐弯

孙道荣

他是个出了名的问题孩子。逃学、捣蛋、捉弄老师、欺负同学,可谓"无恶不作"。同学怕他,讨厌他,避之唯恐不及;老师也对他渐渐失去了耐心,放任自流;他的父母,一个重病缠身,一个苦于生计,想管也管不了。除了偶尔被老师拿着花名册点到名字外,他已经差不多被人遗忘了。

这是个偏僻的山区学校,贫穷是笼罩在很多孩子身上的共同特征,每年,学校都会拟定一份名单报给当地教育局,以方便那些好心的捐助者选择资助对象。

很显然,并非每个孩子都能上这份名单,有幸被选上名单的,都是品学兼优的孩子。学校会在每个名字的后面,附一份该同学学习和表现情况的材料,这是关键的一张纸,很多捐助者就是据此选择他们要帮助的孩子。因此,能上名单,就意味着不但可能得到一份资助,而且,也是一份"荣誉",它说明了学校和老师对自己的肯定。
又一批名单报上去了。

一天早晨,还没有上课,他早早地来到了学校。这是他第一次这么早走进学校。在班主任的办公室外徘徊了许久,他下定决心,走了进去。他从书包里,小心翼翼地摸出一张纸片,递到老师面前,"老师,这是我昨天收到的汇款单,是一位上海的叔叔捐给我的学费。谢谢老师!"

老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也收到了捐助?而老师清楚地记得,报上去的名单里,根本没有他的名字啊!

老师接过汇款单细看,收款人果然写着他的名字。虽然心存疑惑,老师还是决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全班同学。

当老师在班级上宣布这一消息时,教室里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所有的眼睛都齐刷刷投向他。疑惑,羡慕,感叹,什么表情都有。而第一次被这么关注,他激动得满脸通红,腰板挺得笔直。他从来就没有坐得这么正过。

这天,他第一次没有在课堂上捣乱,每一堂课,听得都非常认真。

放学了,他才收拾书包,跟在同学们的身后,走出学校。这是他难得一次没有早退,按时放学。

他惊人地变化着,不再迟到,不再早退,不再恶作剧,不再四处捣蛋。

上课时,他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听老师讲课。老师提问时,他第一次举手发言。月考时,他的试卷上,第一次没有出现刺眼的红色……

班主任对他做了一次家访。

他拿出了一沓信。"这都是资助我的叔叔寄来的。"他忽然有点不好意思,"叔叔在信中说,是老师推荐我的,老师在推荐信里说我是努力、上进、优秀的孩子。我没想到老师会这么夸我。"他偷偷瞄了一眼老师,黑黑的脸,泛出红晕。"叔叔还说,他会一直支持我上学,直到我上大学。我不会让老师和叔叔失望的。"他紧紧地咬着嘴唇。

老师一脸迷茫,这份推荐信显然不是他写的。怎么会这样呢?老师也想不明白。但是,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彻底改变了。老师坚定地拍拍他的肩膀。

谜底直到几年后才揭开。他考取了一所重点大学,资助人也赶来庆贺。班主任老师私下里问资助人,当初为什么会选择他这样一个问题学生?

资助人一脸不解,你们的推荐表上写的是优秀学生啊!资助人正好带来了最初的那张推荐表。

班主任一看,上面潦草地写着许光军,那是另一名学生。而他的名字叫许辉。

《北京晚报》2010年11月17日

文章开篇点出"他是一个出了名的问题孩子",从全文看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认真阅读本文,梳理出文章的故事情节。

他是一个问题孩子→→谜底揭开

你怎样理解文章第三段划线句子中"荣誉"一词的含义及作用?

文章描写了主人公受助后的一系列变化,这样写有何意义?

读了本文后,你认为主人公"命运拐弯"的原因是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理解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为什么“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用文中的话回答)
找出作者细心观察生活的句子。
(1)
(2)
语段中“第一次”出现了几次?主要记叙了第一次的什么(用一句话概括)?
选出表达方式为记叙、议论的句子各一句。
记叙:________
议论:________

让“低碳”成为一种习惯
①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低碳”之风扑面而来,一时间,“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成为当下的流行语。“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等新概念、新政策在世界各国风起云涌。
②何谓“低碳生活”?顾名思义,就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通过对居家、办公、交通、出游等个人生活方式或者消费习惯的简单改变,直接或间接地实现节能减排,最终达到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③推行“低碳生活”,要从转变理念做起。努力降低碳排放,实现低碳发展不仅是为拯救地球家园所做出的行动,也是为了使我国走上节能减排的新兴工业化道路,最大限度地节约有限资源,提高利用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倡导“低碳生活”,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必须树立与之相应的理念。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开展专项宣传活动,向公众介绍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碳排放,让“低碳”理念融入大家日常生活,并开展节水节电节气活动,以实际行动为节能减排做贡献。
④过“低碳生活”,要从小事做起。“低碳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涉及衣、食、住、行、用的方方面面。据《生命时报》报道,少买一件衣服可减少二氧化碳2.5千克,少喝0.5千克酒,可减排二氧化碳1千克,少用0.1立方米装修用木材,可减排二氧化碳64.3千克,少用1个塑料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0.1克,少开一天车可减少98千克二氧化碳……就个人而言,过“低碳生活”,完全可以从改变一些生活细节入手,从点滴做起,积极实践“低碳生活”,让 “低碳”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成为一种时尚。
⑤倡导“低碳生活”,要强化责任意识。在生活中如何减少碳排放量,如何抑制全球变暖,我们承担着共同的责任。为了将来能喝上干净水、呼吸到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物,每个人都应“责”字当头。要把低碳工作、低碳生活作为一种正确的习惯培养起来,作为勤俭节约的重要内容来发扬,从现在做起,从日常工作做起,杜绝长明灯、长流水;平时少乘车多走路,少坐电梯多爬楼;多用网络办公,少用打印机;开短会、讲短话、行短文,改变那种高消耗、低效益等现象。总之,人人注意节能,事事讲究减排,处处推崇环保,就能形成巨大的“低碳”力量。      (李仁峰李正祥)
“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请根据文意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新课标第一网
文章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关于怎样过“低碳生活”,文章给出了那三条建议?(用原文回答)
“节能减排”过“低碳生活”,你还能提出哪些好的建议?请简要写出三条。

微笑的可乐
①我七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异常。没有一丝云朵,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呈现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翻腾着热浪。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除了那些整日泡在海水里的孩子们。这一年的夏天,我再也没有走近大海,没有在沙滩上和小伙伴们追逐嬉闹,没有像一尾活泼的小鱼尽情遨游在无边的海水中。我知道,所有的欢乐都已随着春天的一场噩梦灰飞烟灭了。在那场车祸中,我永远地失去了右脚。尽管我还是个孩子,却已深知悲伤与羞耻,我甚至拒绝在夏天穿短裤,害怕我丑陋的脚踝在众人的视线里暴露无遗。
②那段热得让人窒息的日子里,我每天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早早地拄着拐杖离开家,慢慢走到田地尽头的堤坝边。我的爷爷已经坐在那里抽烟,准备开始一天的辛劳。
我艰难地坐下来,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坐着,眺望远方睡眼惺忪的大海。蔚蓝色的波浪缓缓起伏,在爷爷淡淡的烟草味里发出梦的呓语。也许,只有这一刻的单纯和宁静,才能让我暂时忘却心里的哀愁与无助。
③那天,我正望着蔚蓝的大海发呆,素来沉默寡言的爷爷突然在我背后问:“孩子,你口渴吗?”我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爷爷又接着说:“那么,我请你喝冰镇可乐吧。”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于我贫困的家庭而言,可乐是只有圣诞节才会偶尔兑现的奢侈梦想,何况车祸后为了给我动手术,家中已是负债累累。我咽了咽唾沫,有些不相信地问:“您是认真的吗?”“当然,”爷爷微笑着说,“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自己穿过马路去对面的便利店买。”他见我沉默了,随后又补充道:“其实不用害怕的,我会站在路边提醒你来往的车辆。”冰镇可乐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我咬着牙点了点头。
④攥着爷爷给我的硬币,我拄着拐杖站到了路边。要知道,自车祸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走上马路,噩梦犹在。虽然天气炎热,但乡村公路上来往的车辆永远都不会停歇。汽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卷起一股股闷热潮湿的气流,阴影又开始弥漫,我怎么也不敢迈出这第一步。这时,爷爷大声地吼起来:“嗨,孩子,难道你打算一辈子的路就只走到这里吗?勇敢些!”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而当我踏上路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那一瞬间,我忘却了身后就是曾夺走我右脚的马路,也感受不到那曾如梦魇般恐怖的车流,我只知道,我已经翻越了一座山,一座在我七岁那年突然横亘在我生命旅程中的大山。
⑤那天冰镇可乐的清凉,即便在35年后的现在也清晰如昨天,35年后的我早已装上了假肢,像正常人一样行动自如。我有相敬如宾的妻子,有活泼可爱的儿子。盛夏的假日里,我带上家人去童年时常去的海滨度假。而每一次把可乐递给
儿子时,我总会指着瓶子上那个飞扬的缎带标志说:“你看,它在对你微笑呢。”一如爷爷当年对我说时的郑重。
⑥假如你对生活微笑,上帝便会把你所有的辛辣与苦楚酿成这世上最最甜美的可乐。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叙事件。(4分)
开头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品析语句,回答问题。(3分)
“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当我踏上路的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这个句子好在哪里?
请说说题目“微笑的可乐”有什么含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核污染物未来3日对中国无影响
12日22时,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发布消息:由于我国位于日本的西部,日本核泄漏发生地区近日风向盛行由西向东,其核泄漏放射性污染物未来3天对我国没有影响。
该组织称,受天气条件影响,日本福岛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在中低层大气主要朝东北方向扩散,在高层放射性污染物在未来60小时内主要向东南方向扩散,60小时后转向北方扩散。产生的放射性物质主要影响区域为日本东部及其以东的西北太平洋区域。
中国位于日本国的西部,可能放射的污染物主要向日本东部及以东区域扩散,距离中国较远。经综合分析,日本核泄漏放射性污染物未来3天对中国没有影响。
中国气象局发布天气预报称,预计13日至14日,日本震区、核泄漏区(东京、仙台、福岛)以多云天气为主,15日将转为阴有小雨,大部时间段内以西南风为主。
世界气象组织认定的8个可承担环境应急响应职能的区域专业气象中心分别设在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中国、日本和俄罗斯。当大气环境可能或已经受到核辐射、火山爆发或有害气体扩散等污染时,各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负责承担污染监测、预报及产品发送等职责。
国内从事核物理研究的一位专家也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大规模核泄漏的风险并不高,也更不可能给中国境内造成核辐射威胁,我国民众无需担心辐射会波及中国本土。
专家解释说,放射性物质只有扩散到大气层上方才能远距离传播,就此次事故而言,只在低空大气中传播的放射性物质不会威胁到中国境内
据报道,目前已有日本市民受到核污染,专家称可能是核裂变产物素铯和碘扩散到周边所致,这些物质如果长期接触有一定含量才可能致病,但随蒸汽散播到空气中的剂量还不至于造成严重伤害。(本文来源:《新京报》)
阅读文章,概述“核污染物未来3日对中国无影响”的理由。
“据报道,目前已有日本市民受到核污染,专家称可能是核裂变产物素铯和碘扩散到周边所致,这些物质如果长期接触有一定含量才可能致病,但随蒸汽散播到空气中的剂量还不至于造成严重伤害。”这段话中哪些词语的运用相当准确?请列举2——3个并说说理由。
“专家解释说,放射性物质只有扩散到大气层上方才能远距离传播,就此次事故而言,只在低空大气中传播的放射性物质不会威胁到中国境内。”其中“此次”具体指什么?
下面是关于核能的一些资料,请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认识。
(1)核能是人类最具希望的未来能源,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也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目前人们开发核能所需要的重元素铀,轻元素氘、氚,在海洋中都有相当巨大的储藏量。
(2)人类四十年代开始发展核能, 用于军事和和平目的。核反应堆、核武器、核垃圾和同位素容器一旦发生事故,泄露出放射性物质, 可以造成严重的后果。剂量大的辐射瞬间杀死任何生命, 残留的长期辐射能诱发癌变, 引起白血病、骨髓病, 同时遗传给后代而生下畸形儿。核武器试验是最大的污染源, 核电站发生过9次重大事故, 核武器、核燃料制造厂及其扬弃的垃圾正在不断泄毒。

上帝用这种方式疼你
余天
10年间,你接受了4次手术。前两次是因为意外骨折。2000年秋,大夫将总长26公分的3枚钢钉植入你的体内。2002年夏,大夫又将钢钉们请了出来。第三次大夫为你清除了一个将近拳头大的肌瘤。这回是第四次了,昨天你出院时,颈部多了一块白纱布。这是你挨的第四刀。每每要挨刀了,你就会告诉自己,上帝又在疼你了。你曾在文章里说过:你是那转个不停的陀螺,而鞭子,就在你自己手里。所以,当上帝让你这个陀螺停止旋转时你就会对自己说,仁慈的上帝不忍让你太累了呢,逼着你歇息了呢。呵呵,感谢上帝!你感谢上苍给了你那么多的体验。而你一直喜欢体验。有一次你在电话中庆贺波波骨髓移植成功,你说人生的一切都可以体验。波波当即表示,这样的体验还是不要的好。但是,没有办法。你还是喜欢将一切不管你是否想要的只要是你必须面对必须接受的,统统视为可以拿来体验甚至可以拿来享受的一段人生之旅。你感谢上苍让你将一辈子活成了几辈子。你感谢上苍让你如此热爱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以及由此而来的每一种感觉每一份体验。
尽管你的第四次手术,似乎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来得“凶险”。你依然想着,这是上帝在疼你。你在单位组织的体检后被告知,你患病了,而且病得不轻。你甚至被怀疑肺癌转移了。你接到了类似于死缓的判决。那天下午,你先生去医院查询体检报告。大约半小时后先生来电命令你赶紧打车去医院做CT检查。在你询问之下被告知“转移”。当时你正与学生通话。你居然在接电话之后没有立即“转移”去医院,而是将那个尚未通完的电话给通完了,将房间收拾了,将睡衣换了,将自己的眉描了唇点了。然后将医保卡就诊卡病历卡连同手机等一一装进挎包。然后你才出门。做这一切时你居然还能冷静地考虑需要自己面对的种种,除了下一步需要做些什么检查与治疗、如何让亲人朋友同事学生的忧虑乃至悲痛降到最低之外,你还想着无论如何要把那些来不及做的事情给做了,除了工作上的了断之外,要去尽情地K歌,尽兴地云游。可以不带相机,可以不再将自己的痕迹留下,只让那些心仪很久了的色彩、气息与形态,一并鲜活地原生态地在自己的内心一一穿越。你竟然还想着,你的那些美丽的衣衫该去往何处?那些尚未开启但依旧可以让女人感知的散发着可以将一个女人抚慰到内心的幽香的品牌化妆品,又可以赠送给谁?想着浪费了真是可惜。又想着,有没有人敢接受这样的馈赠……
在去放射科的路上,你居然还能笑着请求先生:如果转移了,也就没有必要治疗啦,趁着俺现在还好好儿的还很有些劲儿,就让俺将一直想做但一直未做的事情做了。这头一件就是云游,先将丝绸之路走了……  突然之间,会下意识地将许多事情当作最后一件来做了。
随后的一系列检查证明,这基本上是一场虚惊。但是你必须接受第四刀。这一刀你逃不掉。
那些日子你喜欢在日记里跟自己说话。你准备挨第四刀了,刀锋所指处,便有喉返神经。于你而言,是将嗓子看得和命一样重的。27年前失声时,曾经想到过愿意用一条胳膊来换的。现在,如果现在需要你选择,你准备拿什么来换呢?今后,你还能念想齐豫、蔡琴、关牧村、德德玛、腾格尔、沈小岑、苏小明、罗天婵、叶佩英们吗?今后,你还敢让脖子走光么?你能不怕“出丑”么?你能不害怕术后的一切后遗症么?不怕乏力,不怕畏寒,不怕血脂血糖升高,甚至不怕皮肤萎缩,不怕那如同可怜的早衰症患儿的容颜?想想,你还是需要更勇敢一些的!什么都需要面对,什么都可以面对,什么都必须面对。你躲不过,所以,你需要体验。就这么简单!
还想到了要不要出第三本书。先前出的两本,一本被称为专著,一本被称为教材。而这第三本,原是想了已有些年月的,当是真正蘸着从灵魂里、骨髓里、心儿里淌出来的汁儿,将一页一页的空白,一笔笔涂满的那种书。总觉着明天的太阳依旧会新新鲜鲜地升起来。生活并未改变。所有的晨课、日课、晚课都是一如既往。只是多了一项功课,那就是为即将到来的手术做准备。好喜欢这样的状态以及感觉。一直在忙这忙那,忙得顾不上紧张害怕。呵呵,这不是上帝疼你,又是什么呢。术后第二天,可以简短地会话了。你对一直陪护在旁的梅子说:从前晚正式住院到昨天上手术台,居然从未考虑过生与死,良性与恶性,手术成与败。或许,这辈子真的什么都体验过了,就此结束体验,也没什么可以遗憾的了。骨子里,喜欢把每一天当做自己的最后一天来过。与生命的长度比起来,宽度与厚度,真的更重要……
不料梅子却说:你真是自私!你为什么不想想,如果你提前离开,你身边的人,会多么地痛!哦,这是你始料未及的。现在,在你走出死缓阴影之后,在术后的疼依旧时时提醒着你,活着,有许多事你依旧无能为力的时候,你告诉自己:有一点你还有能力做到,那便是,你还得更加在乎所有在乎你的人儿的感觉。你还得在感知上帝疼你的时候,让你爱着的在乎着的人儿,一并觉得被上帝疼着。你可记住了。
本文中的“你”是谁?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式写作,请说说你的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你”的形象。
标题《上帝用这种方式疼你》,如何理解?
本文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一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