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 A.决定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
|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方针 |
| C.认识到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重要地位 |
| D.决定以农村为基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
“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这种考虑在一些作品中有所反映……”下列作品中能够反映材料中所说的“这种考虑”的是
| A.《唐璜》 | B.《巴黎圣母院》 | C.《人间喜剧》 | D.《母亲》 |
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种情况说明
| A.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指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 B.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困难 |
| C.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企业自主权得到扩大 |
罗斯福新政中实行了一种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寡而征收的累进税。如:对5万美元以上纯收入和4万美元以上遗产征收税率为31%,500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征收税率为75%的税。其直接目的是为了
| A.抑制贫富分化 | B.稳定金融秩序 | C.保护私有财产 | D.摆脱经济危机 |
《全球通史》说:“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的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罗曼洛夫王朝的战争政策遭到公众的强烈反对 |
| B.列宁在四月份提出的口号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
| C.战争造成的紧张是爆发第二次革命的关键因素 |
| D.半年后的第二次革命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1962年,周恩来在中央财经会议上提出:“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可见当时国家经济工作的中心是
| A.解决中央财政收支脱节的问题 | B.调整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结构 |
| C.变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D.全面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