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意大利当地时间2009年4月6日凌晨,位于意大利中部的拉奎拉市(图中A点附近)发生里氏6.3级地震,震源深度为33千米,属浅源地震。地震造成数万人无家可归,至少150人死亡,1500人受伤;灾区大约10000至15000多座建筑物倒塌或损坏,包括教堂、历史性建筑、公共设施和民房。拉奎拉市的电力、燃气供应和通信等设施受到严重影响。
材料二:2009年11月9~10日,浙江大部分地区遭遇罕见的大范围、强对流的雷暴天气,短时风力达到10级,一些山区3个小时降雨量就超过50毫米,杭州市区1小时就下了20毫米,由此引发了城市道路大面积积水,交通严重堵塞等事故,许多人行道树木被连根拔起。
(1)依据材料一,请分析此次地震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地震灾情严重的原因。
(2)暴雨洪水是我国洪水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试列举形成暴雨的气象条件。
(3)洪水灾害中的救助与地震灾害中的救助有何区别?
(11分)阅读丹麦地理简图,回答问题。
(1)指出该国地理位置特征。
(2)说明该国风能、水能及太阳能的数量特点并简析原因。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6月份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描述该区域地形地势特征
(2)比较,此时A、B两地天气现象的异同点(6 分)
同:
异:
(3)该月B河段及周边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试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
阅读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西临太平洋,安第斯山纵贯秘鲁南北,将该国天然分割为三个不同地理区域:西部沿海地区,为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 有断续分布的平原,占全国领土的11%,年降水量一般不足50毫米, 这里是秘鲁最重要的农业区, 城市人口也大多集中于此;中部安第斯山区,海拔在800至6000多米,占全国领土的30%;东部亚马孙河流域的原始森林区,占全国领土的59%,属热带雨林气候。
材料二:利马是世界上闻名的“无雨城”,年降雨量仅10到15毫米。 降雨特点是,由浓湿雾形成的露珠以霏霏的粉状飘落下来。时常是,阴霾多日不散,迷雾蒙蒙。 利马年平均气温在19℃左右,最冷时月平均气温为16℃,最热时月平均气温不超过24℃。
材料三:
(1)指出利马的气候特征,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2)指出秘鲁西部沿海地区主要的农业部门,并简析其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湿地”,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蓄径流等多种基本生态效益。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简析东北地区大面积沼泽地的形成条件。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指出三江平原沼泽率下降、湿地萎缩,对该区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 在图上画出太阳照射光线。
(2) 图中EF线的名称叫_____。(晨线、昏线)
(3) 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___, 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此时此刻,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等于0的是。
(5) 该日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__,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只考虑纬度因素),昼夜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6) 此时此刻,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D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______。
(7)下图是一幅“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光照图”,虚线分别表示回归线和极圈。在图中根据以下要求画出同时期的光照图。要求:①用箭头表示自转方向,②画出晨昏线,③用阴影表示夜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