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与父母同辈的称谓非常多,比如有“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这种现象应该受中国古代哪种制度影响最大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等级制 | D.礼仪制 |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除井田,民得卖买” | B.“秋七月,初税田” |
C.“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 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
下列条款中体现出19世纪末列强对华经济扩张新特征的是( )
A.……将进口商货运往内地之时欲暂行存栈,除勿庸输纳税钞…… |
B.……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 |
C.大合众国船只进通商各港口时,必将船牌等件呈交领事官,转报海关…… |
D.……于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 |
中国传统思想的变化往往以循环的形式表现出来。士大夫相信五德转移、三统相承;老百姓则称之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种古老而又懵懂的循环论,首先是被维新派用两本书打破的,它们是( )
A.《海国图志》、《天演论》 |
B.《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 |
C.《孔子改制考》、《天演论》 |
D.《变法通议》、《新青年》 |
有学者认为“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朝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新的经济形态”微弱是由于商品经济水平落后 |
B.“先天不足”是指思想家的思想缺少必要的社会基础 |
C.“时代性的缺陷”是指没有提出象征时代发展趋势的思想学说 |
D.“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说明早期启蒙思想并不具备启蒙作用 |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寻找的智慧是( )
A.“尚贤” | B.“制天命而用之” |
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D.“以法为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