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是“某市1990-2000年不同方向人口密度分布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引起该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 ( )
| A.环境恶化 |
| B.交通条件改善 |
| C.工业化速度加快 |
| D.政府政策的影响 |
东南方向距离市中心约8千米以外的地区人口密度一直很小的自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距离市中心较远 |
| B.处于上风向 |
| C.山地阻挡 |
| D.有河流通过 |
2010年12月22日,我国建设难度最大、平均每公里造价6000多万元的宜万(宜昌—万州)铁路通车,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有关宜万铁路沿线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跨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
| B.跨越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
| C.年降水量小于400 mm |
| D.沿途多常绿阔叶林 |
宜万铁路对沿线地区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沿线城市的地租降低②完善交通网,缓解东西交通压力
③利于沿线少数民族地区致富④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读“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运输成本和土地成本的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影响图中曲线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①交通通达度②技术水平
③环境优劣④距城市中心的远近
| A.①② | B.③④ |
| C.①④ | D.②③ |
如果综合考虑运输成本和土地成本,该工业企业最适宜布局在
|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读“某地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该地地理事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位于30°-40°的大陆东岸 |
| B.冬冷夏热,终年少雨 |
| C.流水侵蚀地貌广布 |
| D.盛产水稻 |
为改善该地水资源紧张的状况,最好
| A.建造大型人工湖,改造局部小气候 | B.禁止耗水产业的发展 |
| C.大量开采地下水,发展种植业 | D.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 |
某市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第一代产业园区工业类型主要是
| A.市场指向型 | B.资金指向型 |
| C.科技指向型 | D.劳动力指向型 |
第二代产业园区相关产业集聚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劳动力成本 | B.增强集聚效应 |
| C.靠近原料产地 | D.共用基础设施 |
读“我国某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据图中信息,可准确推测
| A.人口密度 | B.人口出生率 | C.男女性别 | D.总人口增长率 |
城市人口的变化对该市的影响是
| A.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 | B.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压力 |
| C.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 | D.缓解了劳动力就业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