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梁启超《变法通议》:“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寻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作者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中日现代化的意图 B.寻找甲午战争中败日胜的历史原因
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D.证明中国社会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

①商品经济发展②文学艺术的世俗化③市民生活丰富④市坊制度的完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B.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
C.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D.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到“像今天我们常说的‘国家’‘社会’等等,原非传统观念中所有,而是海通以后新输入的观念。旧用‘国家’两字,并不代表今天这涵义,大致是指朝廷或皇室而说。自从感受国际侵略,又得新观念之输入,中国人颇觉悟国民与国家之关系及其责任。”材料表明

A.在传统观念中已形成了民族国家的概念
B.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国民的基本责任
C.维护国家利益是国民应尽的责任
D.旧用“国家”并非是指朝廷或皇室

清明公祭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盛典。多年来前来拜祭黄帝陵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已逾百万人次。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看,这一盛典( )

A.念祖思亲,加强宗族间的互动与联系
B.共建精神家园,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C.传承孝道,增加汉文明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D.追本溯源,弘扬光大民族精神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获得了惊人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

A.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B.经济体制的调整创新
C.凯恩斯主义广泛应用 D.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