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0月15日北京《晨报》,:“湘省共产党大暴动,现已由最狂暴的时期而渐入收束时期。”“余(贲民)遂集合红军千人,枪有半数,抬炮五六门,窜抵浏阳南方文家市,尚未进驻牌楼。毛泽东从中指挥,似有窥浏之意。”此役之后
A.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 |
B.中共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
C.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
D.中共独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2010年8月13日,浙江省下达《浙江省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程(试行)》通知,标志着该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对于上述事实,最恰当的表述( )
A.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有效形式 |
B.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的积极探索 |
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深刻实践 |
D.拓宽民意反映渠道的最新尝试 |
2012年3月,普京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他曾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是因为苏联( )
A.片面发展重工业 | B.忽视民主与法制 |
C.经济困难,物质生活水平低 | D.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
如果继续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失业,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上述两难命题可以反映( )
A.胡佛政府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失败 |
B.罗斯福新政在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
C.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在苏联的具体表现 |
D.英国撒切尔新政府改革福利制度的背景 |
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对此,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会见法国代表团时说:“(欧洲)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指“冷战”)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美国支持“共同市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欧洲一体化增强了其对抗美国的实力 |
B.欧洲一体化旨在摆脱美苏“冷战”的威胁 |
C.美国希望欧洲一体化为美国霸权服务 |
D.“冷战”的形成是欧洲一体化的必备条件 |
1944年7月,孔祥熙从美国致电蒋介石:“英、美暗斗颇剧,美对基金必需掌握,英对国际银行颇欲主持,美可能将国际银行对英让步,其他各国则望基金与银行均告成功。”这封密电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 |
B.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
C.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
D.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