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甲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个体数平均值是109个;乙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个体数平均值是209个,则甲、乙两地土壤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
A.甲=乙 | B.甲<乙 | C.甲>乙 | D.无法确定 |
下面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每个双链DNA分子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
B.每个碱基分子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脱氧核糖 |
C.每个DNA分子中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 |
D.一段双链DNA分子中含有40个胞嘧啶,就会同时含有40个鸟嘌呤 |
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 |
B.分别用含有32P的T2噬菌体和含有35S 的T2噬菌体进行侵染实验 |
C.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用3H标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含秋水仙素但不含3H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若秋水仙素对细胞连续发挥作用,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的正常分裂 |
B.通过对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时的染色体计数,可推测DNA复制的次数 |
C.细胞中DNA第二次复制完成时,每条染色体的单体均带有3H标记 |
D.通过检测DNA链上3H标记出现的情况,可推测DNA的复制方式 |
下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在随机被调查人群中男性和女性发病率相差不大 |
B.患病家系的系谱图中一定能观察到隔代遗传现象 |
C.该病不符合孟德尔遗传且发病率存在种族差异 |
D.患病家系中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 |
下图表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1和B细胞都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
B.细胞2的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暴露病原体 |
C.合成a所需原料及合成场所都是由人体细胞提供的 |
D.注射的疫苗可直接刺激细胞3产生大量物质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