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创办于北京的双合盛啤酒厂,是我国第一家由国人创办的啤酒厂。其初创时期的资料可以用来研究
A.洋务运动的不断发展 |
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C.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
D.民族资本主义的衰落 |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有人在纪念改革开放的征文中说道:“在此后的三十年间,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如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79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要我们永远铭记。”第一扇‘窗’是指 ()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 B.设立沿海开放区 |
C.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 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
随着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文人论政”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①列强侵华,民族危机②政府腐败,人民困苦
③思想启蒙,民智渐开④民主实现,言路畅通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
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 D.积极发展知识经济 |
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1842年,英国女王在电灯下研究远东战况电报 |
B.1905年,名角谭鑫培表演的京剧被拍摄成影片 |
C.1936年,人们通过电视转播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
D.1998年,上海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网上贸易 |
20世纪五十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这直接说明()
A.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
B.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
C.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 |
D.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