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的标志是
A.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 |
B.1965年《布鲁塞尔条约》的签订 |
C.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 |
D.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的问世 |
美国历史学教授克罗斯比在《哥伦布大交换》中讲道:“欧洲人发现南北美洲并来此定居时,带到新大陆来的禽畜和作物及偷偷溜上船的老鼠、不小心带来的杂草种子,所有这些组成一个生物旅行箱,这个旅行箱由原产于欧洲的和来自亚非的一些物种组成。”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①促进了不同大陆间的物种交流②推动了各大陆的城市化进程
③给美洲人民的生存环境带来威胁④促进了美洲的原始资本积累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苏格拉底指出,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是无穷无尽的,如果哲学只去寻求这种因果,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最终原因。他认为事物的最终原因是“善”,这就是事物的目的性。据此,苏格拉底认为
A.美德和人性两者不可兼而有之 | B.追求理性是哲学的最高境界 |
C.道德感化是认识事物的最终目的 | D.美德是哲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
下图为某人的日记节选,时间为1927年1月,此人最有可能是
A.陈独秀 | B.毛泽东 |
C.蒋介石 | D.孙中山 |
下表是1912—1931年中国在中日贸易中进出口货物的性质与比重(单位:%)表。关于表格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是
时间 |
食品 |
工业原料 |
工业制成品 |
|||
输出 |
输入 |
输出 |
输入 |
输出 |
输入 |
|
1912 |
4.1 |
16.4 |
93.1 |
39.6 |
2.1 |
39.9 |
1924 |
7.1 |
15.3 |
88.7 |
27.9 |
2.3 |
54.8 |
1931 |
8.5 |
17.9 |
89.3 |
17.9 |
1.6 |
61.4 |
A.中国的食品类消费呈现下降趋势
B.中国出口的商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
C.这一时期的贸易有利于中国的工业化
D.这一时期中日贸易中日本占据优势
史学家钱穆指出:“历史范围过广,苟非先立一研寻之目标,以为探讨之准绳,则史料尽如一堆流水账,将见其搜之不胜搜,将终无系统可言。”作者在这里主张
A.注重史料的搜集考订 | B.历史研究要注重系统性 |
C.重视历史理论的学习 | D.尊重不同的历史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