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学名著阅读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在徐曼丽生日的那天晚上,赵伯韬和吴荪甫密谈,赵伯韬以胜利者自命不凡的口吻胁迫他,吴荪甫明知在赵伯韬大规模经济封锁下,处境十分艰难,仍然顶住。之后,吴荪甫将他的厂押到公债上,作最后一搏。(《子夜》)
B.曹操的头疼病复发,华佗提出了要想根治就要打开头颅的治病方案。曹操担心他是要谋害自己而不同意。华佗以关羽刮骨疗毒为例劝说曹操,曹操觉得华佗讥笑他胆小,就将他关进牢狱,长期监禁折磨他。(《三国演义》)
C.焦大是宁国府的老奴,由于以往的功劳情分,宁府的主子们对他另眼相看,不大难为他。他趁着酒兴,先是骂大总管赖二,随后大骂贾蓉、贾政。宝玉听了非常生气,便让下人把焦大捆了起来,用土和马粪填了他一嘴。(《红楼梦》)
D.孙继任、王和甫打算联合实业界同人,合办一个银行,作为他们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并希望将来能用大部分的资本来经营交通、矿山等企业,吴荪甫对于这一提议十分赞同,之后不久便成立了“益中信托公司”。《子夜》

E.曹操采纳许攸的计谋,领兵烧毁袁绍乌巢粮屯,大败袁军,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随后,曹操采用“十面埋伏”之计,在仓亭再次大败袁军。袁绍死后,曹操决漳河水夺取了冀州。后来,曹操用郭嘉的遗计平定辽东,终于统一了北方。(《三国演义》)

科目 语文   题型 名著导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依据《家》的原文,回答问题。
中学毕业那天,是谁的一句话彻底击碎了觉新升学和与梅结合的梦想,对此,觉新有何反应?请简述原文相关情节。
答第()题:

阅读下面两个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和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下列对选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一个国家的人口多了,应该要先使他们富裕起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教育他们。
B.孟子列举了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三个事例,喻劝君王要善于“以时”养民。
C.孟子认为,王道之始,重在使人民养生丧死而无憾,只要做到这点,君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D.孟子提出了他的施政理想:“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上面两则选段反映孔子和孟子在治国施政方面的共同点是什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A.窗外是狂风怒吼,斜雨打那窗上的玻璃,达达达地。可是那手枪有发射。吴荪甫长叹一声,身体落在那转轮椅子里,手枪摔在地下。恰好这时候,当差李贵引着丁医生进来了。
这是小说结局描写吴荪甫破产以后想要自杀的场面。(《子夜》)
B.黛玉每年时节变换时“必犯嗽疾”。宝钗来探病,劝黛玉药疗不如食补,建议黛玉每天早晨吃燕窝粥,并答应送燕窝过来。当黛玉自叹身世飘零时,她就极低调地说她也是一样,虽然有个哥哥,却不如没有,只是比她多了一个母亲“略强些”,这种发自内心的关心拉近了二人的距离,让黛玉很是感激。(《红楼梦》)
C.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当时刘表不战而降,依附刘表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孙权命周瑜为主将,联合刘备军,迎击曹军。这是《三国演义》中对赤壁之战的背景所作的描述。(《三国演义》)
D.葛朗台在得知弟弟破产后宴请克罗旭叔侄,这是他有生以来的第二次请客,消息轰动了索漠全城。晚宴上,大家沉默不语,葛朗台支开了女佣人拿侬,使用他的一贯伎俩,假装耳聋和口吃,拐弯抹角地让克罗旭道出了挽救兄弟名誉的计划。中场到来的银行家格拉桑害怕失去表现的机会,自出路费为葛朗台实施这个商业计划。葛朗台晚宴的目的达到了。(《欧也妮·葛朗台》)

E.聂赫留朵夫决定陪玛丝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亚服役,他回家乡处理田产,看到农村一副破败的景象,农民都在挨饿,他知道这是农民们的土地被夺走的结果。于是,他决定放弃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给农民。只收取租金,而且租金由农民自己支配,用于公共事业。这在当时的封建贵族中是相当叛逆的。(《复活》)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
(1)简述《家》中觉慧的最后选择。
(2)简述《堂·吉诃德》中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故事。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
【注】①挟:倚仗。
(1)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的“交友观”的共同点。
(2)孔子和孟子“交友观”有所不同,请作简要评析。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游问孝。予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指出孔子与世人对“孝”的认识的异同。
2012年,“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颁布,其中有“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等。结合孔子的孝道观,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材料二)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材料三)台湾学者萧民元先生对材料二有过质疑,他认为“刑”是一个音误字(声音相近,写的人写时误听而错写),正确的应该是“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信,小人怀惠。”
请指出材料一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思想。
你同意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吗?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和孔子的有关思想说说相关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