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8日多国嘉宾出席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活动,一同纪念和保护这一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对这一文化遗产认识正确的是
①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财富,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没有意义
②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示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008年8月26日,安徽省省长王三运高度赞扬“千名书法家共创《中华美德大典》千米书法长卷创作活动”,并特别强调指出:“公民道德建设需要广泛呼吁,全民参与。”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千名书法家共创《中华美德大典》来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体现出
①文化促使人们奋发向上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一定形式的文化活动③文化是教育人的活动④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培养健全人格是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目标。青少年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是
| A.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
| B.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 C.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
| D.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
封建迷信活动在我国仍存在,说明
| A.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
|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
| C.文化对人有多方面的影响 |
| D.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
2008年暑假期间,安徽某中学通过举办“敢为天下先——安徽改革三十年”师生征文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师生们通过文章讴歌了三十年改革的伟大成就,提高了写作水平。这表明
| 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
|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
|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
|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
2008年暑假期间,安徽某中学通过举办“敢为天下先——安徽改革三十年”师生征文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通过征文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
| B.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
|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