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的用水量结构是:农业灌溉占91%,工业及城镇生活占7%,农村人畜用水占1%。依据材料和图“黄河流域不同河段地表水耗损量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1956—1996年黄河上游地表水耗损量总体变化趋势为
A.先上升后下降 | B.先下降后上升 |
C.波动上升 | D.变化不明显 |
降低黄河流域地表水耗损量的最有效途径是
A.控制工业、城市建设、生活用水 | 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
C.实施调水工程,增加黄河水量 | D.控制农业耗水,发展节水型农业 |
关于环境承载力估算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完全不确定 | B.具有相对确定性 |
C.无规律可循 | D.完全可以定量估算 |
2010年6月25日,第二届全国人口计生系统科研院长研讨会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江帆出席会议。结合材料及我国总人口及城乡人口变化情况图,回答题。甲、乙两种图例分别表示我国的
A.总人口和农村人口 | B.总人口和城市人口 |
C.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 | D.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 |
总体来看,我国城市和乡村人口增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城乡人口出生率不同 | B.城乡人口死亡率不同 |
C.城乡之间的人口迁移 | D.城乡自然增长率不同 |
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A.青藏地区 | B.长江中下游地区 | C.内蒙古地区 | D.新疆地区 |
环境承载力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 |
B.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
C.现代社会—工业时期—农业时期—原始社会 |
D.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 |
近现代人口迁移中,始终是人口迁入地区的是
A.北美洲、大洋洲 | B.北美洲、非洲 | C.亚洲、大洋洲 | D.欧洲、非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