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地地质剖面及天气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甲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
| B.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好转 |
| C.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
| D.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好转 |
对图中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断层 | B.甲处断层广泛发育 |
| C.乙地地下可能石油比较丰富 | D.丙、丁地岩浆活动频繁 |
受堆积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车间发生爆炸事故,约100吨苯类
污染物注入松花江,造成松花江吉林市以下河段严重污染。读图回答问题。
有关污染河段水文特征及其污染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是其主要补给水源 |
| B.含沙量小、冰期短 |
| C.污染物顺流而下,对日本海沿岸环境产生影响 |
| D.春季容易产生凌汛现象 |
有关图示区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是资源 |
| B.乙地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耕地不足和黑土退化 |
| C.丙铁路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运输专线 |
| D.冰雕是丁城引人入胜的自然旅游资源 |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中①、②两地之间的山脉是: ()
| A.贺兰山 | B.阴山 |
| C.大巴山 | D.秦岭 |
关于①、②两地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是草原,②地是森林 |
| B.①地是半干旱地区,②地是半湿润地区 |
| C.①地属于黄河流域,②地属于长江流域 |
| D.①地是中温带,②地是暖温带 |
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多样性等为主的
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ab—草原广布、温差大 |
| B.bf—地表崎岖、降水少 |
| C.ce—光照充足、风沙大 |
| D.dg—气候湿润、林地多 |
下列生态功能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 A.c | B.d | C.e | D.g |
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图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是 ( )
|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 | 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 |
| 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 | 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 |
关于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
| 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 |
| 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
| 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
深秋时节,一旅游者从图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
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 A.从①到② |
| B.从②到④ |
| C.从③到⑤ |
| D.从⑤到⑥ |
我国某中学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在春分日这一天,测得该校操场上旗杆在不同时
间的影长,其数据如表,已知旗杆长为10.72m。回答问题。
(tan43≈0.933,tan45≈1,tan47≈1.072,tan49≈1.150)
| 北京时间(时) |
12 |
13 |
14 |
15 |
16 |
| 旗杆影长(米) |
12.9 |
11.5 |
10 |
11.5 |
12.9 |
该学校所在位置的地理坐标为()
| A.(45°N, 135°E) | B.(43°N, 105°E) |
| C.(49°N, 120°E) | D.(43°N, 90°E) |
该校所在地区著名的农产品是()
| A.瓜果和葡萄 | B.棉花和花生 | C.小麦和玉米 | D.柑桔和油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