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先后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分别收到意见和建议65601条和37898条;起草单位召开45次各类座谈会、论证会,广泛听取中央各部门、地方政府、被征收人以及相关专家的意见。这表明了
①我国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我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③我国政府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④公民的参政议政意识明显增强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制造……”这说明( )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
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所包含的哲理是( )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
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C.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是辩证统一的 |
D.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起决定作用 |
“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这说明( )
A.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精神生产的前提 |
B.劳动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 |
C.劳动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
D.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我国政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如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障制度,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等。这体现了( )
A.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C.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
D.一切对人民群众负责 |
在热播的电视剧《三国》中,司马徽对刘备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角度看,这里的“时务”喻指( )
A.经济基础决定于上层建筑 |
B.生产力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
C.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
D.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