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鸦片战争“并不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对该话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对鸦片战争实质的思考 | B.道出了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意图 |
C.作者是站在西方殖民主义立场上 | D.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反对鸦片贸易 |
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
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
D.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
翻阅《中国近代史》时,看到有关某不平等条约的一段文字:“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你推断这段文字出自 (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么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第二次鸦片战争 |
广西曾流传一首民谣:“姊妹亲,同个房睡共口针。如今姐随洪杨去,妹也跟随一路行!”民谣反映姐妹俩参加的是 ( )
A.抗英斗争 | B.太平天国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抗日战争 |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这句话反映了 ( )
A.鸦片战争的爆发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
B.列强的侵略激化了国内业已尖锐的阶级矛盾 |
C.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前阶级矛盾积累的结果 |
D.太平天国运动刺激了列强扩大侵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