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是为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这体现了
A.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 |
C.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 D.世界观观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 |
在抗灾救灾斗争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救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说明
①人们可以建立新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②人们可以发挥意识能动性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
③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④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和改造规律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如图所示,“集聚效应”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它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它能增加群体竞争优势。“集聚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③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④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的春联增添了新春的喜庆。春联要求上下联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从哲学上看,春联的编写体现了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
B.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
C.对立中的和谐统一 |
D.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
20世纪90年代,在某省打工的农民工月收入是800多元,如今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也只不过1000多元,而该省的经济却在飞速发展。我国财富合理分配的趋势不可逆转,从哲学角度看,必须使
A.要素在数量上得到调整 |
B.实践得到真理性认识的检验 |
C.系统结构得到优化 |
D.生产关系得到经济基础的承载 |
一位成功的雕塑艺术家说:“在创作时,我常想人民在想些什么,想要些什么,时代需要些什么,我该怎样做才能使作品既有时代性,又能震动人心。”艺术家的创作
①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③充分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坚持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