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人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种观点在现在仍具有积极意义。回答下列各题。道家强调“道法自然”,认为人类应该以自然为师,顺应自然。这一思想启示我们:
A.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
B.认识和改造自然必须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和基础 |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没有本质区别 |
D.只能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能改造自然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过分强调“人定胜天”,造成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近年来,根据这种现状,我国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一过程表明:
A.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
D.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
2013年4月21日,中央财政紧急拨付应急救灾综合补助10亿元,用于四川芦山地震灾区抢险救灾、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济,地震受伤人员医疗救治等方面。财政部的这一拨款
①是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②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③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④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2013年10月31日,著名企业家马云对淘宝网的爆炸式发展展现出美好前景:“虽然公司只有两万五千名员工,但在淘宝网开店的公司数是900万家。预计今年全年的销售额占中国整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10%。” “沃尔玛创造了B2C模式,我们希望在中国创建一个新的C2B模式,即按需定制。这是制造业转型提升的重要的平台。”这体现了
①生产决定消费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③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④商品交换促进商品生产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2013年9月25日,国土资源部明确要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热点城市,要比照前3~5年住宅用地平均供地量,持续加大住宅用地供应力度,以稳定住房价格。下列曲线中能够反映这一关系的是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这首诗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C.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 D.要自觉站在人民的利益立场上 |
中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空气污染等问题也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大患。这告诉我们
①前进的道路必然有曲折②空气污染是前进过程的否定环节
③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①③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