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生物分解淀粉生产糖浆具广阔的应用前景。某同学为了从长期种植马铃薯的土壤中分离出能够高效分解淀粉的细菌,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步骤:
①配制以 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为了使培养基凝固成固体,应该向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是 。
②将土壤样品接种到已灭菌的培养基上,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上出现 。
③将接种针用 法灭菌后,从②中的培养基上挑取一定量细菌,接种入 (固体、半固体、液体)培养基,在恒温摇床上培养24h,使细菌大量繁殖。
④配制与①相同的培养基,并加入少量碘液,使培养基呈蓝紫色。用
法将上一步大量繁殖后的细菌接种到已灭菌的培养基上。
⑤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周围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和变化范围的大小。周围出现
现象的菌落即为初选菌落,经进一步分离、纯化后即可达到实验目的。
(2)上述所有倒平板和接种操作,都应在超净台上 附近进行。
(3)上述实验步骤中,从用途看,①所用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⑤所用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下图表示科学家研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相关实验,请回答:
(1)①→②过程中利用3H-尿嘧啶合成放射性物质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酶参与此过程。
(2)放射性RNA与DNA杂交依据________原则。检测各组放射性强度经计算后绘制出右图,曲线________(填右图字母)最可能表示放射性RNA与大肠杆菌DNA杂交的结果,出现该趋势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图1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质)形态的变化,图2是该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若图1表示的变化发生在植物根尖细胞中,请用箭头和字母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DNA分子结构稳定性较低的阶段是(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2)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过程, c→a过程中细胞中会发生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从而导致__________________。
(3)若此生物体基因型为AaBb,已知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染色体上基因分布如图2所示,则②染色体DNA发生了__________;若此变化发生在某个精原细胞分裂形成精细胞过程中,则最终可形成_______种类型的精细胞。
某课题小组研究红光和蓝光对花生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1)与15d幼苗相比,30d幼苗的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对照组相比,光处理组的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高,据图分析,其原因是。
(2)叶肉细胞间隙CO2至少需要跨层磷脂双分子层才能达CO2固定的部位。
(3)某同学测定30d幼苗的叶片叶绿素含量,获得红光处理组的3个重复实验数据分别为2.1mg·g-1、3.9 mg·g-1、4.1 mg·g-1。为提高该组数据的可信度,合理的处理方法是。
下图①~⑥表示细胞结构,甲、乙表示结构中的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⑥和植物细胞叶绿体中,能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⑥中的某类物质大部分在结构①中合成,少部分在⑥中合成,此事实表明,⑥的结构和功能由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的基因控制。
(3)若上图表示胰腺细胞,为研究其合成、分泌消化酶的过程,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细胞中,则3H依次经过的细胞结构是(用箭头和序号表示),实验过程中培养胰腺细胞的培养液里_______(含/不含)3H标记的亮氨酸。
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人体细胞膜上分布有葡萄糖转运体家族(简称G,包括G1、G2、G3、G4等多种转运体)。
(1)G在细胞中的合成,经过加工后,分布到细胞膜上。
(2)
由上图分析可知,葡萄糖通过的方式运输进入上述两种细胞。研究表明,G1分布于大部分成体组织细胞,其中红细胞含量较丰富。G2主要分布于肝脏和胰岛B细胞。两种转运体中,G1与葡萄糖的亲和力,保障红细胞在血糖浓度时也能以较高速率从细胞外液摄入葡萄糖。当血糖浓度增加至餐后水平(10mmol/L)后,与红细胞相比,肝脏细胞增加很多,此时肝脏细胞摄入的葡萄糖作为储存起来。同时,血糖浓度的增加,也会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
增多。
(3)研究表明,G3分布于脑内神经元细胞膜上,G4主要在肌肉和脂肪细胞表达。人体不同的组织细胞膜上分布的G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这种差异既保障了不同的体细胞独立调控葡萄糖的,又维持了同一时刻机体的浓度的稳定。
(4)肿瘤细胞代谢率高,与正常细胞相比,其细胞膜上G1的含量。临床医学上可用G1含量作为预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