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浙江沿海某地一河流沿河景观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一般而言,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河段叙述正确的是:
A.甲河段河水向下侵蚀作用强 | B.丙河段年径流量大于丁河段 |
C.丙处水能资源一定大于乙处 | D.甲处水能资源一定大于乙处 |
2009年8月9日因受强热带风暴影响,该河发生了大洪水,洪水退去后,某人沿河勘查发现:
A.自甲到乙河床两侧堆积物颗粒大小变化趋势是逐渐变小 |
B.自甲到乙河床两侧堆积物颗粒大小变化趋势是逐渐变大 |
C.在甲处的扇状堆积物面积大于丁处的扇状堆积物面积 |
D.在乙处的扇状堆积物面积大于丁处的扇状堆积物面积 |
关于该地水体参与的水循环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只参与大循环 | B.参与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
C.参与各种水循环 | D.参与海陆间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
2011年春,该地出现了旱情,为缓解今春的旱情,可采取的措施有:
A.跨流域调水 | B.海水淡化 | C.人工增雨 | D.调整种植结构 |
M山相对高度为1500米,山脚海拔为100米,则:
A.M山山麓植被类型是落叶阔叶林 | B.M山上有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 |
C.M山山麓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D.M山山顶有终年积雪 |
N山原本树木茂密,后因坡地开垦、水土流失,到上世纪90年代由于土层过薄已无法耕种而抛荒,至今N山仍只是杂草丛生的荒山。N山的景观变化体现了:
A.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 B.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
C.自然环境的荒漠化 | D.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 |
家住北京的张先生酷爱旅游。他在P城(如下图所示)旅游时,拍摄下了当地正在举行的升国旗仪式。张先生拍摄的照片显示,当时为北京时间5时30分。据此完成1~2题:
1.张先生拍摄照片时,P城当地时间约为 ( )
A、7时30分 B、11时30分
C、3时30分 D、13时30分
2.这一天,P城国旗旗杆的杆影朝向与长度变化
规律分别是 ()
A、西北——北——东北长——短——长
B、西北——北——东北短——长——短
C、西南——南——东南长——短——长
D、西南——南——东南短——长——短
图各线示意不同纬度①-⑤地的白昼长度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若图中④地位于南半球,则a点时刻应为()
A. |
春分 |
B. |
夏至 |
C. |
秋分 |
D. |
冬至 |
2.图五地中()
A. |
③地纬度高于②地纬度 |
B. |
④地位于赤道附近 |
C. |
①地、⑤地白昼长度变幅最大 |
D. |
②地位于极圈之内 |
观察下列景观图, 其可能形成黑土和最容易产生荒漠化环境问题的是()
(1)![]() |
(2)![]() |
||||
(3)![]() |
(4)![]()
|
沿下列各线旅游,其沿途自然带变化属于经度地带性规律的是 ( )
A.沿安第斯山自北向南旅行 | B.从尼罗河口逆流而上到维多利亚湖 |
C.从哈尔滨经包头到塔里木盆地 | D.从莱茵河到多瑙河经第聂泊河到乌拉尔河下游 |
下列土壤类型中,发育程度较好的是
A.江南丘陵红壤 B.青藏高原寒漠土
C.黄河三角洲冲积土 D.东北平原黑壤